• 103阅读
  • 0回复

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5
第9版(理论)
专栏:

  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徐崇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而指导这一伟大实践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在世界范围内赢得越来越广泛的声誉。人们称这一科学理论“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生命力”,“在实际上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新定义”。
回顾20世纪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社会主义面临挑战的时候,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曾经多次涌现过改革的浪潮。但是,这些改革的尝试或者在取得一些成绩以后,以失败告终;或者半途而废,没有能够坚持下去;或者迷失方向,走到歧路、邪路上去。然而,邓小平同志倡导和设计的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这主要是因为小平同志在科学总结我国和世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刻、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坚持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人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态度,虽然在口头上也说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万古不变的教条,但在实践中却往往不顾时间、空间、条件的变化,照抄照搬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个别论断,特别是把马克思、恩格斯在发达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某些具体设想,生搬硬套到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
另一种态度,出于对第二国际、共产国际过分强调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忽视人的能动作用的不满,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主张用现代西方哲学和社会学说某些流派的思想观点去解释、发挥、结合、补充马克思主义,以此来“重新发现马克思原来的设计”。
还有一种态度,则把原苏联模式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所产生的种种弊端,归罪于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本身。持这种态度的人认为,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二律背反论已经过时,共产主义是一种过时的意识形态教条。他们借口时代发生了变化,抛弃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代之以民主社会主义。这种态度导致了东欧和原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瓦解。
正是针对这些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小平同志早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就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强调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实际斗争中发展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在实际斗争中发展着。我们当然不会由科学的社会主义退回到空想的社会主义,也不会让马克思主义停留在几十年或一百多年前的个别论断的水平上。所以我们反复说,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小平同志倡导的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又得到进一步的展开。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正确处理两个方面的关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是在过去和现在的关系上,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又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论断,根据现在的情况去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小平同志说:“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这种认为“老祖宗不能丢”的态度和那种借口时代变化,说共产主义是一种过时的意识形态教条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与此同时,小平同志又强调说:“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以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小平同志这种强调要根据现在的情况去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又同那种不顾时间空间条件的变化,把照抄照搬马克思和列宁的某些论断当作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
二是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上,既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实践的指导,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小平同志历来强调搞社会主义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他指出:“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又说:“我们历来主张世界各国共产党根据自己的特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这种反复强调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理解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态度,不仅和那种脱离本国的实际侈谈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教条主义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而且也和那种不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企图用折中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思想观点的办法去克服教条主义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
与此同时,小平同志又反复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他指出:马克思主义“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这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实践,又强调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不仅和那种借口时代变化而抛弃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而且也和那种用现代西方哲学某个流派的思想观点去解释、发挥、结合、补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错误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
小平同志的这些科学论述,深刻地表明了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正是由于小平同志始终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才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才能有力地推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也才能极大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继承小平同志的遗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小平同志开创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努力学习小平同志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