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半个世纪的思念和期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2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我看香港回归

  半个世纪的思念和期待
中国青年杂志社麦梅
一九四九年十月,是祖国辉煌灿烂的年月。那时,我所在的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三团,正昂首阔步地南下,准备解放和接管深圳。
在行军途中,我情绪激昂,思绪万千。我总想着,快走、快走,快快进入深圳,到了那里,我不是很容易一步跨过深圳河,回到生我养我的香港了吗?有时又想:只要我们纵队一步跨过深圳河,香港不就是回到祖国的怀抱了吗?我的这种真诚天真的想法和愿望,不就是我近十年来为之奋斗、渴望实现的吗?!
我一九二六年生于香港,父亲是个手工业者,仅靠一双手难以维持全家人糊口。十二三岁开始,我就先后成为糖厂、针织厂的工人,饱受社会生活的煎熬和磨练。抗日战争的硝烟、《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唤起了我这个少女的爱国意识,参加了香港的救亡团体民烽歌咏团(一九四六年重组改名为蜂蜂歌咏团)。一九四一年,香港被日寇占领,歌咏团被迫停止活动,许多团友都随家人回到农村老家。
香港人民遭受日寇铁蹄的蹂躏,使我更加向往“新界”北面山区东江游击战士的抗日战斗。一九四五年初,我独自步行到惠阳的新圩参加了东江纵队。近十年的生活和战斗,我思盼的是祖国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期望的是香港的亲人兄弟也能和内地人民一样,自由地生活在祖国的家园。而今十年后,我能以一个战士的身份直奔深圳,能不使我激动不已吗?
正当我沉浸在无比喜悦之中时,从上级传来了中央的命令:武装战斗人员暂停前进,文职人员和政工队进入深圳。进驻深圳后最使我难忘的,就是两天后香港慰军团的到来。慰军团以工人、学生和文化团体为主,分批络绎不绝来我们驻地慰问。最使我激动的还是那给我以启蒙教育的蜂蜂歌咏团的到来,老友们相见,充分显露出胜利重逢的至深感情。我妹妹也来慰问,使我顿时萌生浓厚的回归乡土之情。一九五○年八月,我调离深圳到广州华南团委工作。在深圳工作十个月,我从未跨越过深圳河一步,但也从未停息过对香港的思念和回归故里的期望。
一九五二年我调北京学习后到中国青年杂志社工作,一直到离休。一九九○年十月,我和老伴探亲去了香港。阔别四十余年的香港,与我记忆中的景象已大不相同。现代化的成果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但对我这个香港生香港长的人来说,却感到很陌生,深有旅居异域之感,因为我们手持的是来往港澳通行证。现在,我将近半个世纪的思念和等待即将要实现了,中华民族为此扬眉吐气。香港和平回归,这在当今国际政治中,是划时代的成功和创举,表明我们祖国是强大、繁荣的,也使我更深地懂得了当时中央暂不让武装战斗人员进驻深圳的决定,是慎重而妥当的。我更亲切地感受到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年代里,对香港回归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和威力。
我为我的故土是祖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而欢呼。我虽已年逾古稀,但满怀乡土之情,要无出境之感地跨越深圳河,再次与桑梓故地的亲友们欢聚家常,怀念过去,展望未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