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古树·民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2
第12版(副刊)
专栏:

  古树·民风
俞律
南京有个江浦县,县里有个汤泉镇,镇上有座惠济寺,寺东头有一株参天大树,寺西边又有两株同样的参天大树。它们的学名叫银杏,俗称白果树,是此地一大奇景。
它们的奇,首先在于老。树皮千皴万蚀,就像百岁老人面上的风霜皱纹,而它们一直存活到今天,比百岁老人的寿限还长十倍。传说是南唐时的小树长成今天这十几个人合抱不拢的庞然大物的,又有说其生命始于北宋,反正是千年古物了。它们如今还活着,活得十分茂盛兴旺;春抽枝叶,夏展绿阴,秋收果实,即使是冬天,其赤裸的枝干也呈现着大自然的壮美。
它们的奇还在于雷打不动。古往今来,人触电则僵死,树逢雷必燃成灰。不知是哪个年头,想必天公要试试这三株古树的道行,半空中劈下疾雷来,把这三株中最大的一株贯个通心过,不料它竟若无其事,没有树心照样挺拔地立着。至今人们可以从它被雷击穿的树干中央向上看,看得见蓝蓝的天。
此树更有一奇。当地村民在它们粗硕的枝条上系上红布,算是敬之若神,求福求寿求子求孙的意思。事涉迷信,当然不足为训。不过我另有一想,颇觉得这些鼓风飘扬的红布像小学生戴的红领巾。看呀,千年老树系上红领巾,竟出落得十分地年轻了,那么,可以认为这是善良的村民们对它们的祝福——愿它们再活一千年!
我幼时在扬州,家里有小园,园里也有一棵白果树。虽然树龄不长,却已经开花结果了。每逢果期,我们小孩子就用竹竿敲击其高枝,白果就纷纷落地,于是我们就能吃炒白果了。那滋味又香又糯,至今难忘。后来那树不幸遭到砍伐,树干做了家具的木料,细枝都作柴烧,一个旺盛生长着的生命顷刻就完结了!
北宋大诗人黄山谷有一篇著名的《松风阁》诗,有一句云:“斧斤所赦今参天。”就是说,人类的斧头饶了树的命,树才能长成参天之势的,这个“赦”字的用意是颇有点沉痛的。
那天我游惠济寺,看见一位老太太坐在东头的大树下,让冬天的太阳曝晒已经弯曲的背,我便在她身边坐下来,和她谈些当地的民情风俗,她却老是把话题岔开到那三株白果树上去。她说,到了春天,便会有外地人来此踏青,有时就在大树底下做野餐吃。他们点火烧树枝做燃料,只管喝酒吃肉,全不顾这古树被烤伤。我便问她怎么办?她说:我们把他们撵开!啊,我找到这三株白果树得以完整保全到今天的原因了,我嗅到了当地村民——这些最普通的人——的文明气息。
我想对前来观赏古树的游人们说:我们首先应该看望这里的老百姓,感谢他们和他们的祖先对这些树保护的大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