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灵魂的渗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2
第12版(副刊)
专栏:

  灵魂的渗透
鲁彦周
中国画,历经千年,名家辈出,代有大家。山峦起伏,万壑争流。它留给了我们无比丰富的遗产,也给后人留下了难以逾越的屏障。
古人已经把高峰都攀登过了,我们该如何再找新峰去登攀,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再走前人的路?沿着他们走过的足迹?那样还有什么创造可言?不走老路,另辟蹊径,说说固然容易,实践起来又是何等困难,弄不好还会误入歧途,身陷“雪谷”而再也找不到出路。
山水画如此,花鸟画更是如此。其实也远不止于绘画,古典诗词和传统的小说、散文,也有类似的问题存在。可喜的是:现在已有不少艺术家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并有大胆的实践和可贵的探索成果。
我觉得韦君琳就是其中的一位。
韦君琳是一位中年画家,他是以花卉见长的。几年前他便以他的创作《花卉长卷》,引起海内外对这位艺术家的关注。近几年,他的创作又有了新的发展。我看过他的长卷,也看过他的近作,尽管我弄不懂画,但我还是被他的画征服了。我久久凝视着他笔下的五彩缤纷,恍惚间,我便觉得那些鲜活的花,在我面前如花神般含笑活动起来。
这种感受在我来说是很少有的。
我觉得韦君琳的花卉已远非传统的花鸟画了,它融合了很多现代的甚至是西画的手法,光、色彩、构图、透视、层次等等,都已远离了中国画的传统,但它们却又确确实实是中国的,是中国画中的花卉,你也完全可以肯定,它们仍然是中国花鸟画的继承和发展。
我还认为,形式的变化,色彩的运用,固然是非常重要的,是韦君琳的花卉的独特之处,但还有更重要的内涵孕育其中,否则徒有形式,是不会有生命力的。
我个人有一种也许是偏见,我以为东方文化,当然包括东方的艺术,形式美的创造,是东方艺术家的灵魂的渗透的结果。
本来是自然界的山川、土地、河流、花木,一旦变为诗人、文学家、艺术家笔下的产物,它们便不再是自然物,而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这一点东西方是共同的,但东方文化却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所谓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的东西,还有一种韵味,一种境界,一种若有神灵附体的魅力。这种带有超然意味的艺术,是和西方完全不同的。你读中国诗,读中国画,这种感觉便会伴你而来,这是什么?这是诗人、艺术家的灵魂渗透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的结果。
如果没有灵魂的渗透,徒有形式,那最多也只是一个漂亮的躯壳,是不会引起人的震动和共鸣的。
我不能说韦君琳笔下的花卉,已经达到了多么高的高度,不能说他已经是尽善尽美了,尽善尽美对任何人都是不存在的。但我认为韦君琳是用笔,同时也是在用灵魂画画的。他没有受过高深的系统的美术教育,他的成就来自他的探索和实践。他之所以有今天的艺术成就,是他全身心投入的结果。他不仅善于用笔、善于闯进传统中去又从传统中闯了出来,更重要的是他能把自己的灵魂渗透进纸墨间去,因此他的画便有了活力,有了那种说不清楚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一个艺术家必须具备,但又是最难达到的。我希望韦君琳能保持并发展这种创造精神,他还年轻,他的未来正在等待着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