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挑战命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3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自强与助残

  挑战命运
刘爱莉陈艳白娟
“很多人容易对自己估计不足,实际上,关键处只要拼一下,潜力就出来了。”全国青联委员施纪平的话,总是充满自信与不屈。
1957年,当两岁半的施纪平刚刚迈开稚嫩的双腿跑跳时,一场小儿麻痹的灾难给他带来了终身的残疾。从此,施纪平就开始向命运挑战,与命运抗争。
初中毕业后,施纪平踏进了北京电加工机床厂的大门,这是一家带有福利性质的街道小厂。他不甘虚度年华,继续求学的愿望炙烤着他的心。
1984年,他毅然参加了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残疾之躯跨进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课堂。
1987年,学有所成的施纪平开始在人生的坐标上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在抗争与奋斗的征途中,施纪平选定的目标是做羊绒业务。为了摸清羊绒的生产情况和市场行情,施纪平先后到宁夏、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进行考察。这期间,他曾翻越被称作“生命禁区”的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到过海拔4700米的西藏那曲;穿过人迹罕至的新疆荒漠……他克服了缺氧、缺蔬菜、水土不服、周身瘙痒、洗澡困难等一系列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打通了我国通往国际羊绒市场的一条条通道。
1995年,孔繁森同志的感人事迹传遍祖国大地后,施纪平头脑里产生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能像孔繁森那样,为西藏人民做点实事,他决定用自己工作20多年的部分积蓄——5万元人民币,以孔繁森同志的名义为西藏阿里地区的一所学校改善一下教学条件,并以孔繁森的名字命名这所学校。施纪平的愿望很快就得以实现,并出任“孔繁森小学校”名誉校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欣然为这所学校题写了校名。
残疾,对施纪平来说已不算什么,他以顽强的意志、执著的追求,重塑着生命的健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