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三任书记一张图”——福建省建设“先行工程”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3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

  “三任书记一张图”
——福建省建设“先行工程”纪事
本报记者李仲春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因此古人留下了“闽道更比蜀道难”的诗句。解放后,公路虽有长足发展,但等级低,路网不完善,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瓶颈”。
1992年,福建省的决策者们果断拍板:公路要先行,先修建4000公里高等级公路,使交通设施由制约型变成适应型。“先行工程”就这样提到了福建公路发展的议程上。
从闽东去闽南,穿闽西过闽北,福建人向记者谈到“先行工程”时说得最多的是“三任书记一张图”。说的是福建近几年来的三任省委书记,无论工作方法是否相同,但对“先行工程”的认识和做法惊人地一致。有了高层的几任一张图,也就有了从上到下,各级党委、政府的“几任领导一张图”。
“先行工程”4000公里路,需改造两条国道和三条省道,涉及全省所有市、县。为此,省里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群众统一这样一个认识:全国一盘棋,全省一盘棋,构筑全省公路网络。也就是从主干线入手,通过干线辐射支线,辐射全省城乡,做到县网服从地市网,地市网服从省网,省网服从国家网,提高有限的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路网建设速度和质量。
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他们还大胆地将“一张图”变成“多张分图”,改革建设管理体制,变现行的国省道由省里“统一管理、统一筹划、统一建设、统一养护”为“统一规划、定额补助、逐级分段、承包建设”,这样就大大调动了各地方建设公路的积极性。用交通厅厅长申学光的话说就是“一个交通厅变成了十个交通厅”,各地市县的领导也变成了“路书记”、“路市长”。以资金为例,通过利用外债和利用外商独资、合资等形式搞交通设施建设,利用公路主干线两侧地价增值投资办法支持建公路,同时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有资出资、有劳务出劳务,加上用收费的办法,取之于公路用之于公路。这样,“先行工程”所需的130多亿元资金中,省市贷款和地市自筹资金部分就占了52%,靠省里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筹资部分占40%,靠交通部门和省里补助仅占8%。
如今,两翼的南北两纵和中间三横的“先行工程”公路网络,把福建省像一盘棋一样紧紧联系在一起,也与周围的省市初步联接在一起了。过去最远的地市县到省会福州,坑坑洼洼的泥路需行几天,而今有了宽阔的高等级水泥路只需大半天工夫。“闽道更比蜀道难”正在成为历史。“先行工程”将真正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