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双良:中央空调之“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9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企业风采

  双良:中央空调之“王”
梁爽
创办于1982年的江苏双良集团公司是国家机械部定点生产溴化锂制冷机的专业企业,在国内同行创下了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售后服务、综合经济效益“五个全国第一”。总资产达5.8亿元,1996年销售8.9亿元,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连续5年保持60%左右,成为田野上崛起的全国“中央空调之王”。
技术创新
双良创办时只是一家以安装空调起步的村办企业。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双良”选择了溴化锂制冷机这只替代氟利昂的高科技产品。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双良”牢牢抓住科技兴厂、技术创新这一关键,制定了四大科技政策:(1)失败不责难,成功给重奖。(2)科研经费不受限制,优先保证。去年投入新产品研究开发经费3000多万元,占企业总收入的5.8%。(3)科研项目开发实行招标制度,中标者可自由组阁。(4)科研成果奖励与科技人员的报酬挂钩。这些政策的实施大大激发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平均每两个月实现一次技术改进,每半年开发一个新品的能力。10年来,共先后开发成功了蒸汽单效、双效、热水型、直燃型、微电子自控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4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列入国家级重大、重点新产品4项,省级新产品5项,其中燃气、燃油的直燃型冷热水机组经国家机械部鉴定,达到国际90年代先进水平,“双良”也被评为“中国机械”十大杰出企业之一。“双良”初步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三个层次的科研开发体系,1994年底被列入全国百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之一。1996年,双良公司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率达到80%,全员劳动生产率60万元,走在了国内同行的前头。
市场第一
“双良”要求员工人人都要有市场观念,哪里有溴冷机市场,哪里就有双良人。
首先,注重提高质量,创一流的产品,着力做到“三个优化”:一是优化工艺设计。“双良”投资3000多万元,引进了世界一流的数控钻床、金加工中心等工艺设备,实现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等全程自动化,质量标准接近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二是优化质量管理。按照ISO9000国际系列标准,严格把好“五关”:即零配件生产质量关;原材料入库关;投料关;生产加工关;出厂关,确保产品合格率达到100%。三是优化群众素质。开展了拜师带徒活动和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其次,注重优化服务,建立一流的售后服务体系。目前已在全国建立了1个销售总公司,13个销售分公司,67个办事处或销售服务网点。并配套建立了一支技术精良、服务周到的营销服务队伍,占公司职工总数的30%,技术职称全部在助工以上,他们不仅负责对用户进行跟踪服务,做到本省、市维修1天赶到,外省市3天内赶到;还要监控市场动向,及时反馈信息。
人才为本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双良”还实行人才竞争岗位流动、满负荷工作、贡献与报酬挂钩等一系列制度。引进的人才不急于安排岗位,而是由自己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进行试岗,并允许自由流动,使人才的潜能发挥到最佳状态,“双良”公司先后引进各类人才350多名,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180多人,高级职称的6人。目前,科技人员已占到公司职工总数的25%以上,引进人才占公司科技人员的70%以上。
招进人,还要留住心。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建造了5幢“人才楼”和3幢“功臣楼”,并配备中央空调、程控电话、液化气,全天供应热水,特殊贡献者还可住别墅。对引进人才实行医疗终身免费和养老保险。“双良”还投资300多万元,在利港中心小学、利港中学、江苏南菁高级中学、西安交通大学等设立“双良教育基金”,解决人才的子女教育问题。公司还在政治上关心人才,培养他们入团、入党,提高科技人员的地位。
为使传统农民转变成具有现代意识的企业员工,“双良”重视开展全员培训、终身教育。公司聘请专家教授,对在职职工、科技人员每年进行一次轮训,及时更新知识;对全体员工进行外语和计算机培训;对营销人员、管理人员和用户进行培训。公司创办技工学校,在利港中学投资100多万元,开办技工班,新进职工必须高中毕业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总经理缪双大说,我们追求的是要让这艘“航空母舰”真正驶向国际市场,成为国际一流的企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