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修筑康藏公路的英雄部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8-03
第3版()
专栏:

修筑康藏公路的英雄部队
新华社记者 陈家璡
在世界屋脊上筑路的人民解放军部队,用排山倒海的英雄式的劳动,把康藏公路不断地向前推进。现在,公路已经向西伸长了九百多公里。骑着马走这段路程,也需要二十多天到一个月。战士们就凭着他们的双手,和筑路工人一起铺平了公路。光是他们在去年和前年挖的土方、石方,如果用到治淮工程上,可以给淮河再增加一道高五公尺,宽五公尺,长三百多华里的拦水坝。
两年多来,战士们从卷着大风的春天到冰雪封山的冬天,劈开了这一座山,又登上另一个高峰,一次又一次地从拔海四五千公尺的高山上拆掉帐篷,在河谷上或森林里再架设起来。千万根钢钎在他们的手下磨秃了,铁锹磨得像镰刀一样宽。但是,战士们的钢铁意志,却使拦路的九座拔海四千公尺以上的大山向他们低了头,使无数条急流驯服在脚下。
在怒江两岸和唐古喇山下施工时,因为工地陡险,无法把人力全部展开,夜里战士们点着树枝,一连几十昼夜地轮班工作。有些工地上,陡得连燃火照明的地方都没有,他们就在钢钎上拴一块白布作记号,或者用手电筒照亮。某连第三排的工地是一处高四十公尺的陡崖,爬到顶上拴保险绳都很困难。战士们采用叠罗汉的办法,人驮着人开出了立脚点。突击手们艰难地爬上崖顶,吊下了第一根绳子。接着,大风雪就降临了,铁锤一会不打到钢钎上,钢钎就会冻结在炮眼里。一天夜里,狂风卷着大雪扑下来,天气冷得口水吐到地上很快就结成冰。但是在悬崖上工作的战士们却浑身发热。他们在风雪里唱着:“雪花飘,汗水淌,我们把荒山变了样。”当时,某部第八连的战士们还集体创作了一首诗:“风冷我们心里热,热血可以胜冰雪。”在雨季施工时,战士们身上天天沾满了泥水,这时他们最欢喜唱这样一首快板:“雨点子,黄豆大,打得树叶哗啦啦。大山我们能炸倒,下点小雨算个啥!”前年冬天,雀儿山上常落雪。一连几天大雪之后,公路上的积雪有一公尺多厚。担任扫雪任务的某连战士们,冒着零下三十度左右的严寒扫除积雪。每天吃过早饭上山,天黑才下山吃饭。当时模范青年团员李学文向全连青年团员提出“不扫完雀儿山路上的雪,青年团员不下山”的口号,他首先爬上雀儿山的高峰。在他的影响下,全连扫雪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五倍。
在这项征服大自然的进军中,部队中涌现了大批英雄人物,已有六千零八十三人被评为各级人民功臣。如探险英雄崔锡明、一等功臣罗绍洲和山字形挖土法的创造者、特等功臣高福印等,已是全国知名的人物了。他们的事迹,被文艺工作者编成剧本,多次在筑路部队中演出。在“战胜怒江天险”的影片里,摄影师也用特写镜头拍摄了他们的英雄形象。某连班长宋文义,被战士们称为战胜困难的“领队人”,他带领战士改进了石方作业中的操作方法,曾使全排开石方的工作效率超过定额二十多倍。干部、战士们还改进和创造了几十种成熟的操作方法,为国家节省了大批财富。
筑路部队中,还有成百上千的模范后勤工作者和机关工作者。在一切为了修好康藏公路的口号下,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创造了各种工作上的奇迹。炊事人员能用黄豆做出几十种花样的菜来,就是在冬天严寒的高山上,也能生出豆芽。某部油印员、一等功臣郑奎荣,一年内曾印出四百多万份文件,刻写了二百多万字。当某段突击施工时,为了及时把施工经验传达给部队,郑奎荣经常熬夜刻写文件,两只眼睛都熬红了。有时,他的手冻得铁笔都拿不紧。这时候他就问自己:“在祖国建设的时候,这点苦就不能吃吗?”于是,他再一次鼓起勇气干下去。
在康藏高原上的战士们,就是这样几年如一日地辛劳地修筑着康藏公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