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高层建筑是不是现代化的标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8
第4版(副刊)
专栏:建筑艺术大家谈

  高层建筑是不是现代化的标志
王军
在许多人的眼里,高层建筑已成为现代化的标志。一个城市似乎高层建筑越多,就越发达;高层建筑越少,就越落后。在这种意识的作用下,近些年来,高层建筑在国内众多城市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沿海开放城市、新技术开发区,高层建筑方兴未艾;而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特别是这些城市重要的历史保护地段,高层建筑的发展也呈难以阻挡的势头,在很多文化古迹周围,我们均可感受到这种“现代化”的气息。
某城市建成了一个高层住宅云集的居住区,一位官员自豪地向新闻记者发出这样的感慨:大家不是想领略现代化建筑的风采吗?现在你们不用去外边了,到这儿跑一趟不就全看到了吗?
在一些人为此喝彩之时,另一些人却投去了忧虑的目光。文化界、建筑界近年来多次发出反对盲目建造高层建筑的声音;来自发达国家的建筑师们的态度更是令人瞩目——两年前,世界人居中心曾组织了一个建筑考察团到我国访问,西方建筑师们对我国一些城市大力兴建高层建筑表示不解。他们说,在欧洲许多城市,高层建筑因难以构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正在被淘汰,甚至拆除之中,大量建造高层建筑已被证明是西方国家走过的一条弯路。
发达国家的建筑师对“现代化”提出的忠告,让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样一个问题:难道我们真不懂得现代化的内涵吗?对现代化我们真还存在着某种文化的误读吗?
所谓误读,是指以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化。人们在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时,他原有的“视域”决定了他将对另一种文化如何选择,如何切割,然后又决定了他如何对其认知和解释。中国传统建筑以低层为主,近代高层建筑始建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1934年上海建成高22层的国际饭店,这是中国早期高层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实例。对于高层建筑这个伴随西方文化渗透而至的“舶来品”,人们看到了它在充分利用土地及投资方面的巨大效益,看到了它对现代建筑材料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同时,又由于它来自发达国家,人们就当然地给它贴上了现代化的标签。
高层建筑的益处有目共睹,但弊病也早已显现,而且高层建筑并不等同于现代化。
我们有必要先对高层建筑的发展作一番审视。1883年,美国芝加哥建造了一幢高11层的砖石自承重和钢框架结构的保险公司大楼,是为现代高层建筑之滥觞。1931年纽约建成高381米、102层的帝国大厦,将高层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二战后,世界范围出现了高层建筑的繁荣期,一个重要原因是战后各国经济急需恢复,高层建筑以其建设周期短、社会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备受推崇。1962年至1976年,美国纽约建成两座各为110层、411米高的世界贸易中心大楼;1974年美国芝加哥建成110层、443米高的西尔斯大厦,这成为较长时期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进入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高层建筑的建设趋于平淡,人们开始反思高层建筑将人类“束之高阁”之后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国外一些科研机构发现,高层建筑阻断了邻里往来,公共活动空间狭小,对儿童成长和老年人的生活均有不利影响。在高层建筑里长大的孩子,因其条件所限,脱离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其智力发育水平相对较低;高层建筑密集区,还易产生峡谷效应,高楼大厦使得邻近街道风速陡增,以至于危害行人与行车安全;高层建筑在抗震、消防、交通、防止犯罪等方面均存在隐患。特别是在数百米高的摩天大楼内,窗户终年紧闭,遇强风房屋还会轻微晃动,置身其中,很难不产生压抑与恐惧感。前不久,一位加拿大建筑师来我国访问,中国同行请他发表对高层建筑的看法。这位建筑师回国后给中国同行寄来了一部电影的录像,并称这能代表他的观点。这部名为《地狱之火》的影片真实地表现了高层建筑火患的灾难和人类的束手无策。
现代化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崇尚技术的时代,先进的技术在使人类得到更多自由的同时,也让人类付出了代价。
经过严肃的反思,人们已认识到现代化并不仅仅意味着工具与技术,它更应包含人类的价值追求。在这样的情况下,高层建筑对人类生活的负面影响受到关注,并被概括为反自然、反生态。在许多发达国家,公众已不愿被装入由高楼大厦和高速公路组成的紧张运行的机器中,而纷纷涌向郊区享受宁静舒适的生活环境。美国一些城市近年来市中心区的摩天大楼空房率直线上升,投资商陷入困境;高层建筑对城市历史环境的破坏,也引起了人们的警觉。许多城市纷纷颁布建筑高度的控制法规,如法国巴黎就要求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不得超过20米。人们认识到,庞然大物般的高楼如建在历史建筑之旁,只会使这些珍贵的遗产变得渺小起来。这将是文化的劫难。
就在发达国家高层建筑热潮消退的时候,发展中国家的高层建筑却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纷纷提出建造摩天大楼的计划,马来西亚去年竣工的双塔大厦创造了高450米的世界纪录。我国一些城市也不甘落后,目前不仅数以万计的二三十层的高楼大厦在各城市拔地而起,而且涌现了一大批百米以上的摩天大楼,甚至三四百米以上的“亚洲之最”、“世界第一”也正在兴建或即将动工或处于酝酿之中。在这股风气下,有的小城市不惜“倾家荡产”也要建高楼,一些历史文化名城也迫不及待地赶这个时髦,以致宝贵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被白白葬送掉。
高层建筑并非没有其存在的理由,关键是,对于一个欠发达的国家,高楼大厦能说明一切吗?我们一定要把西方国家发展城市的教训当作经验来学吗?一定要把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忽视环境、片面追求开发效益的倾向当作规律来认识吗?现在该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