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请注意隐性浪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9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请注意隐性浪费
张黎洲
有关部门的几次民意测验显示,当前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是奢靡浪费,特别是隐性浪费。
所谓隐性浪费是相对于明显违反纪律和规定的、不易被人觉察的浪费。据有关方面透露,“吃掉”财力最多、最让财政头痛的有三件事,就是“人”、“车”、“会”。这当中,隐性浪费恐怕就不少。以“车”为例,现今机关单位购车用车,大部分确属工作需要,领导干部用车倘若没有违规超标也是属于正常的,不能笼统称之为隐性浪费。但据新闻媒体披露,去年全国新增轿车的购车养车费用高达七百亿元,差不多是“京九”铁路投资的两倍。如再加上原有轿车的开支,费用更多。公车越买越多,开销越来越大,管理不严、养护不善造成的浪费越发严重,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再说,机构膨胀,人员超编,人浮于事,“人头经费”以及住房、看病、福利等耗费不小。上上下下过多、过滥、过大、过长的会议花去不少财力,某些会议还时兴用各种名目“搭车”搞旅游和吃喝,会议费在某些地方直线上升,其中无谓的浪费不是个小数。除“人”、“车”、“会”之外,只要认真查查,大大小小的隐性浪费还有不少。怪不得,“八五”期间全国机关行政经费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一,许多单位还叫经费不足。
明显的浪费要制止,隐性的浪费也要反对。对于用公款吃喝玩乐一类明显的挥霍行为,我们已经明令禁止,各方注重有效监督,尽管要得到遏制仍需时日,可是毕竟引起了重视。比较起来,对于种种隐性浪费,就不能不更令人担忧。一般说来,隐性浪费具有几个特点:一是它造成的浪费,往往是潜在的,不易被察觉。二是这种浪费大都经过合法程序,办过合法手续。在“合法”形式下的浪费,上头不会管,外头不便管,内部不敢管,存在着任其发展的危险。有时,进人、购车、开会明明已过多过滥,还被视为是“事业发展、工作落实的需要”。三是有些干部认为这种浪费不算什么大问题,满不在乎,增加了整治的艰巨性。
有人说:“明的浪费好治,暗的浪费难查。”正因为如此,防止和克服隐性浪费,唤起人们对其警觉,非常必要。既要进行思想教育,又要加强舆论引导,还要施行必要监督,否则,这种危害不亚于显性浪费的现象就得不到有效遏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