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明钱”与“暗钱”——俄罗斯“影子经济”一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0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明钱”与“暗钱”
——俄罗斯“影子经济”一瞥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刘刚
初到莫斯科,第一个愿望就是要逛逛市场。市场是一个窗口,它会告诉你这个国家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
几天后,市场的行情我不但没有看明白,反而倒有些糊涂了。街边小摊上,西红柿1.3万卢布1公斤(约合人民币19元),带皮、骨的猪肉2.7万卢布1公斤(约合人民币39元),精肉3.5万卢布1公斤(约合人民币51元)。物价够高的。但是,一天下来,小摊贩早晨带来的商品,基本上能销售一空。此前我从有关报道中了解到,普通俄罗斯人手里的钱并不多,退休职工手上的钱就更少,30%以上的居民生活在最低生活线以下。可是眼前的情景不禁使我迷惑不解:络绎不绝的购物者中恐怕还是普通市民居多。暴富的“新俄罗斯人”毕竟是少数。那么,俄罗斯人的收入究竟怎样呢?最近遇到的两件事,使我初步解开了心中的谜团。
萨沙是房管所的木匠,当我找他修理旧家具时,他对我说:“我希望晚上到你那里干活,这样修理费可归己。如果白天干活,修理费就要交公。”他还说,他一个人养活六口之家,只能靠这种办法多挣点钱。出于同情,我同意了他的请求。同时我也搞清楚一个问题:萨沙白天上班,但不一定要干活。不过,工资表上的钱他是照拿不误;晚上萨沙干白天应干的活,他又“暗着”把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这种既拿“明钱”又拿“暗钱”的现象在俄罗斯十分普遍。几天来我所乘过的出租车,没有一个是“正规军”,全部都是“地下游击队”。司机中有医生、教师,也有工人。他们告诉我,平均一个月额外挣200万卢布没问题。“养家糊口,只拿‘明钱’,不拿‘暗钱’是不行的”。看来,这部分钱他们既不会主动交税,官方对这部分收入也无法进行统计。
俄罗斯朋友告诉我,“地下出租车”和萨沙木匠挣“暗钱”的情况与银行职工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银行职员的公开秘密是:银行先以低息给职工贷款,职工再把钱反存入银行,银行则对其付以高息。据说,银行职工每月所获利息在1000万—3000万卢布之间不等,这部分钱不是工资,无须纳税。
在搞“暗钱”方面,企业也有自己的“高招”。如,生产汽车的厂家,在工厂的帐目中只记录了一部分产品,另一部分被记为废品。实际上崭新的汽车早被卖掉,所得收入分给了大家,而帐面上既没有这些汽车,也没有这笔收入。
俄罗斯朋友所说的情况我很快在报上得到了印证。前不久俄总理切尔诺梅尔金披露了俄“影子经济”现象,他指出,目前约有70万亿卢布的巨款在“地下”非法运转,50%以上的经济活动在不同程度上有“影子”痕迹。据报道,俄罗斯的经济犯罪活动五花八门,无所不在。其中黑市交易、秘密借贷、签订假合同、以物易物、黑市雇工、地下工厂以及走私活动已达到十分猖獗的程度。据俄第一副总理涅姆佐夫透露,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高浓度酒中,80%逃脱了消费税,数以万亿计的卢布落入了非法生产者和商贩的口袋里。统计学家的调查结果表明,俄罗斯影子经济成分正逐年扩大,隐形收入也逐年增高:1993年为1万亿卢布,1994年为52万亿,1995年为170万亿,1996年为250万亿。《劳动报》在一篇文章中发问,“是谁去年得到了这250万亿卢布?决不会是真正的穷人。有钱的企业才能有隐形收入;亏损企业及非经营性单位根本不会有这笔钱。这样一来,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加剧了社会分化”。
俄政府早已认识到影子经济及隐形收入给国家造成的危害,为此专门成立了“加强税收和预算纪律临时紧急委员会”,准备以“国家政权的全部威力,采取最严厉措施”扭转目前国家经济生活中的这种不正常现象。本月初,叶利钦总统签署了“关于防止非法生产经营酒精及酒类产品的补充措施”的总统令,根据这一命令,自6月1日起国家将对酒类产品实行指定厂家生产,专门经营。看来,俄政府正从酒类产品入手,以极大的决心整顿国家经济秩序。人们正拭目以待,希望能取得预定的成果。(本报莫斯科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