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阅读
  • 0回复

光明之神——记苏州医疗器械厂研制人工晶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9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光明之神
——记苏州医疗器械厂研制人工晶体
新华社记者于长洪本报记者黄振中
重见绚丽多彩的世界,是每一位白内障致盲患者的梦想,也是眼科医生和眼科医疗器械行业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苏州医疗器械厂研制成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人工晶体,使白内障盲人复明之梦变为现实。中残联主席邓朴方为他们写下“光明之神”四个字。
复明不是梦
我国早在1956年就尝试了第一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但是由于技术长期不能过关,人工晶体的制造一直是空白。面对几百万白内障盲人求医无门复明无望的现状,振兴民族眼科医疗器械的强烈责任感使苏州厂800名员工寝食难安。苏州厂与美国谈判合资生产人工晶体未获成功,便决定自行研制开发,毅然决然地向这项高新技术发起冲击。
人工晶体使用的材料是一种医用高纯度有机玻璃,先将这种材料制成小手指甲1/4大小的凸透镜片,再在镜片两边对称地钻上两根头发丝粗细的定位孔,各穿上一根极细极细的攀环,使之支撑在眼睛里。这小小的方寸之间,直径只有6毫米,总长只有12.5到13.5毫米,真可谓精细到了极点!原始材料不多,研究人员便进行大量的基础性试验。设备陈旧老化,全厂上下拧成一股绳多渠道筹资搞技改。设计人员把自己关进电脑室,常常一关就是一夜,新打出的草图有尺把高。眼科研究所副所长傅昆元本人肢残,更体会到失明者的苦衷,他总是最早上班最晚下班,以至在他去世的前一天还在矢志攻关……
1991年,第一代人工晶体在苏州厂诞生。他们根据临床要求不断改进,于1996年推出了第二代产品。今年初,他们又研制成功国际最先进的“一体式”人工晶体,使我国在这一领域领先一步。
“光明之神”送光明
至今已做过上百例人工晶体手术的潘承恩,是苏州医学院一附院眼科主任医师。他在比较国产与进口人工晶体差异时,讲了这样一件事:苏州火车站一位职工的母亲做人工晶体手术,第一个眼睛用的晶体是苏州厂的,第二个眼睛用的是美国进口的。一年后,这位病人反映,国产的比进口的那个还好。
在北京,在上海,在广州,眼科权威们都能充满自豪地讲述亲身经历的“中国的月亮比外国的圆”的故事。5年多来临床应用上万例,苏州厂生产的人工晶体复明成功率已达100%,效果与进口品相同,而价格仅是其1/9。
白内障复明作为“抢救性工程”列入国家计划后,去年10月,国家组织医疗队赴宁夏,拉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白内障复明行动的帷幕。苏州厂无偿向宁夏农村捐赠了价值88万元的人工晶体,用高科技支持西部地区人民脱贫致富。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眼科医生带着苏州厂的手术器械深入各个县乡,一枚枚凝聚爱心的人工晶体植入一双双等待已久的眼睛,随着一声声“看见了”的呼唤,这些喜极而泣的受术者重见了久违的光明……
同心县70岁的农民佘占伏,术后第一次睁开眼睛,随着医生的指杆在视力表上移动到1.5那一行时,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看得很清楚。老人十分激动,颤抖的双手拉着医生久久不愿松开。羊路乡年逾六十的回族村民李正武手术后感到自己年轻了20岁,出院后上百里归途不愿坐车,一步步走回去,把家乡的山水看个够。
宁夏复明行动使1384名农村患者受益。按国际眼科惯例术后一个月进行全方位跟踪调查,在术后护理并未全部到位的情况下,复明率达到100%,视力普遍达到0.5到1.0。据权威人士介绍,一次性取得这样大规模的复明效果,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苏州厂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厂长周永耀说,要使全国几百万白内障盲人复明,1000多万视力残疾者得到治疗,人工晶体的开发任重道远。
闪光的足迹
人工晶体只是苏州厂四大类产品中的一种。1987年至1996年10年间,他们平均每年开发5—6个新产品,绝大部分填补国内空白。苏州厂推出的以“鹤牌”为商标名的150余种产品,涵盖了眼科诊疗的方方面面,性能均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这些“仙鹤”飞进国内千万家医院,有的还漂洋过海。
如果说“为眼科服务”是飘扬了40年的旗帜,那么“创世界一流”正成为这个厂新的时代特色。
看看这一串闪光的足迹吧——
解放初期,我国没有自己的眼科医疗器械工业,当时进口一把眼科手术刀需一两黄金。由铜匠、银匠、铁匠“三匠”起家的苏州厂成立伊始,以智慧加苦干,在60年代初制造出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眼科线状刀,结束了“一两黄金一把刀”的历史。之后几经奋战,终于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复杂的光学仪器裂隙灯显微镜,主要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获国家质量“金质奖”,被眼科界誉为“争气灯”。同光路手术显微镜是世界最先进的眼科手术器械。它能使主刀医生和副手通过各自的目镜,在放大倍数的情况下同时准确清晰地看到手术点,配合自如。外国人曾断言中国搞不出这种高档产品。可苏州厂科研人员仅10个月就研制成功,眼科医生把它称为是“爱国者号”。
中华眼科学会副会长嵇训传教授说:“苏州医疗器械厂对我国现代眼科医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编后:
在全国助残日来到时,本报刊出《光明之神》一文,报告苏州医疗器械厂科研人员研制出人工晶体,使许多白内障致盲患者重见光明。这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更为可贵的是,他们还向宁夏贫困农村捐赠了价值数十万元的人工晶体,及时扶助了那里处于极度贫困的残疾人,表现出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江泽民总书记最近指出:“全社会要继续发扬扶残助残的良好风尚,为残疾人送去更多的温暖。”苏州医疗器械厂的干部职工正以无私奉献的精神,落实江总书记这一指示。
我国人工晶体的诞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它还证明,医学科学的进步,将促进残疾人恢复自身的人体功能。今天,当我们积极推进残疾人事业时,要努力发展我国的康复医疗,研究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康复器械和医药用品。愿“光明之神”送去更多的温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