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拜访漫画大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6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拜访漫画大师
果永毅
与雅克·费藏先生神交17载,互通信件,但从未谋面。然而,每天都可以在《费加罗报》头版见到先生的大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间断。于是,自然产生一种只在老朋友间才有的情谊。来巴黎工作不久,便急切地想去登门拜见他。从《费加罗报》编辑部问到先生的电话,果然,第一次通话便有似曾相识之感。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如约来到费藏先生的家。他的小宅院深藏在巴黎西边上塞纳省的一个幽城小巷中。门上古色古香的铜铃边,有一段小字提醒来者:“请用力摇。”我便照章办事,狠拉了几下。铃声甫落,篱笆那边,已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翁应声跨出房门,边走边打着招呼。待到院门洞开,先生爽朗地笑道:“您就是果先生吧?我恭候良久了。”院内苍松翠柏,芳草萋萋,石子小径曲曲折折。不知何故,我脑子中立即浮现出杜甫的诗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早就听说这位幽居的老翁平日闭门谢客,今日难得会会友人。
这是一座花园式别墅,比之繁华的巴黎闹市,有如仙境一般。在画室落座之后,先生开口便问起我近年的情况,完全不似初次见面。我先拿出珍藏已久的几封先生写给我的亲笔信,他高兴得像个孩子。
那是17年前,我在撰写研究生论文《试论政治漫画在国际新闻评论中的地位》时,很自然地接触到法国漫画,接触到费藏先生的画作和自传体小说。我冒昧地给先生写了一封信,不想,这位世界知名的漫画家很快复了信。就这样,我们一来一往地做起了笔友。
费藏先生是当今法国漫坛上仍然处于旺盛创作状态的最年长的漫画家。他1945年步入漫坛,慢慢成长为声名显赫的漫画家,至今已经52年了。他介绍说,记得第一幅漫画作品是发表在《十字街头》周刊上。当时法国漫画家大都是自由职业者,作品送到报刊编辑部后,只有回家静等。如果几天不见发表,便是落选了。他的作品积攒了一大沓,仍不见有发表的迹象。年轻人自有年轻人的韧劲儿,他毫不气馁,仍不断地创作。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与总编辑在电梯里不期而遇。总编辑与他搭讪起来,了解了他怀才不遇的遭遇,当即请他将全部作品送到总编办公室。结果,总编辑十分赏识。从那一天起,每期刊出一幅。从此,费藏先生的漫画创作一发不可收。几十年来,他曾先后为《天主教生活》、《法兰西周日》、《阿尔萨斯新闻》、《北方之声》、《法兰西新闻》和《方位》等报刊撰稿。但是,作为专栏画家为一家报刊工作时间最长的,要数《费加罗报》,至今已经20多年。《费加罗报》是当今法国第一大报,他在当代法国漫坛的名声经久不坠,或许与此有关。
费藏先生为《费加罗报》创作的每日专栏漫画,几十年如一日的主角,其实只有两个人,一位是作为法兰西共和国象征的玛丽安娜小姐,另一位是法国在位总统。从戴高乐、蓬皮杜、德斯坦到密特朗和希拉克,所有第五共和国总统无一不频频入画。因此,读他的漫画作品,也就是读一部当代的法国史。
他的漫画不但立意独到,而且艺术风格鲜明。画幅黑与白、虚与实对比强烈,与玛丽安娜形影不离的小猫咪被运用得恰到好处,加之画龙点睛的插话,往往令读者忍俊不禁。
按照中国传统,费藏先生今年已届八旬。他仍然日复一日地笔耕不辍,翻开每天的《费加罗报》,都能在头版的固定位置看到一幅先生独具风格的时政漫画。望着他炯炯有神的眼睛,面对他尚未完成的漫画手稿,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他深深地吸了一口烟斗,慢慢地介绍起自己的日常生活。因为年事已高,他每天不到编辑部上班,只是在家中,根据当天的新闻,构思创作,作品画好后通过传真送达编辑部。我问他,每幅作品从构思到完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他说差别很大,快者只需十几分钟,慢者要整日冥思苦想。最难的是“点子”,想好了“点子”,作品也就完成了大半。这与中国漫画家的说法完全一样,可见,中外艺术的灵魂是相通的。
先生案头的画作告诉我,他的时间十分宝贵。我不忍多打扰他。临行前,我赠送了我的老师方成先生送给他的作品集,费藏先生十分高兴,并回赠了他自己最新出版的画集。他恳切地希望,能够在巴黎与同龄的中国漫画家方成一起庆贺八十大寿。(附图片)
雅克·费藏自画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