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形成崇尚实干的合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6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公仆心声

  形成崇尚实干的合力
刘孝斌
我是土生土长在凌海,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走上领导岗位的。多年的领导工作实践使我深切体会到,要振兴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必须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崇尚实干的合力。
领导干部要做务实的表率。领导就是服务。作为县(市)级的“一把手”肩负着带领一班人抓好两个文明建设的重任,要出思想,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抓落实,带头抓落实。如果口号喊在嘴上,报告念在会上,规划写在纸上,不重实践,不去实干,总在务虚中自我感觉良好,那么,到头来,非让老百姓戳脊梁骨不可。因此,一名领导干部必须在真抓实干上给基层干部做出样子。我们作出了加强领导干部自身建设的决定,副市级以上领导干部按照分工,把市委工作制度中确定的主导产业、重点项目细化、量化、责任化。22名市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交纳风险金,包一个贫困村,3年内不达标的,将风险金扣作贫困村发展基金。两年多来,为100个贫困村筹措资金110万元,上集体致富项目47个,人均收入由600元增加到2310多元,后进村支部转化率达100%。领导者工作上、作风上的模范行为,在各级干部队伍中形成了一种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不仅有利于树立领导者的威信,而且对基层干部的行为都有很强的激励、约束、带动作用。
党政机关要提高抓实水平。把建设勤政为民、实干创新的机关作为实现富民强市宏伟目标的龙头工程。在市直机关实施了以公仆杯竞赛为主题的形象工程。在全面推行承诺制、信誉制、公示制的基础上,强化了督查力度。用多种形式教育机关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服务观念,基层盼什么,机关就应干什么,以此作为检验机关转变作风的标尺。去年,市直机关干部用于扶贫济困、公益事业等方面的捐款100多万元,下岗职工安置率达85.2%。针对农民卖粮难的问题,百名局长跑市场,两个月销出1亿公斤余粮。78个市直党政机关拿出30多万元,帮助5个乡镇建起100个蔬菜大棚。我们大张旗鼓树立了10个公仆杯竞赛优胜机关。在发挥党员作用上,我们以改革的精神,不断加大抓实力度,市委实施“领航工程”,变过去“一刀切”党员联系户的做法为筛选出3200多名既有党员本色又有致富本事的党员作“领航员”,为农民奔小康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服务,使全市2862户贫困户走上致富路。两大工程的深入实施,开创了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要以实绩树立良好用人导向。为了做到选贤任能,必须全面地、发展地看待每一个干部,对其德、才、学、识、能、绩综合考察,防止和避免由于某一个人的升迁进退挫伤一批人的积极性。去年以来,我们调整了89个领导班子,把实绩突出、基层公认的161名同志提拔到领导岗位,对在贫困地区做了大量艰苦工作却一时难以显露政绩的23名后备干部,分别委以重任。同时,对为政多年,面貌依旧,思迁不思干,甚至造成不良影响的23名领导干部降免了职务。对此,干部服气,群众满意。各级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明显增强。100多名青年干部主动要求走出机关,立下军令状,肩负责任下去,带着成果回来。他们与农户吃、住、干在一起,有的拿出几千元的积蓄支持村里上项目,有的带着全家老少到农户帮生产帮生活。有的把党日活动、民主生活会开到村民炕头上。一些村民自制牌匾到市里为他们请功。全市干部队伍中一心一意想事业,千方百计创事业的氛围越来越浓,一本经念到底,一件事抓出头的实干家越来越多,形成了党群同心,万众一心奔小康的强大合力。(作者系中共辽宁省凌海市委书记)(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