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庄稼医院怎能没“医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9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街谈巷议

  庄稼医院怎能没“医生”?
最近,武汉市汉南区邀请部分优质农药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和一些农业技术专家给农民讲授各种农药的应用范围、施用方法、药效等知识,农民们听后很有感触:施药居然有这么多讲究!我们到庄稼医院买农药时怎么从没听卖农药的人说起过?
前几年,农村各级农资部门销售农药化肥的商店差不多都改成了“庄稼医院”。但是,牌子换了,服务内容却没变,许多“医院”里没有能向农民提供有关商品知识的“医生”,售货员只管卖药而不会“应诊”。这种状况不仅使农民无处为庄稼问病求医,同时也危及庄稼医院作为农资销售主渠道的地位。
庄稼医院无“医生”,使一些优质高效的新型农药难以推广应用。有些农民即使敢试用新产品,但由于缺少相应的操作知识,使用不当,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由此认定新产品不如老产品,不少农民到庄稼医院指名要买淘汰药品。这就使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杀虫脒”、“三九一一”等剧毒、高残留农药一直未能从农资市场上消失,一些地下小厂、不法商贩也趁机生产、经营各类伪劣农药坑害农民。
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庄稼医生”的指导,农民对农药的认识和使用存在诸多误区。如他们评价农药优劣靠的是“以身试药”:开瓶一嗅,熏人欲倒的就是“好药”,气味平和的就是“孬药”;施药过程中造成身体严重不适的就是“好药”,否则就是“孬药”。由于所使用的农药品种单一、质量低劣,使农田害虫抗药性增强,用药剂量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破坏了农业生态,并严重威胁施药农民的人身安全。
庄稼医院配备“庄稼医生”,是规范农资市场、保护农民切身利益的迫切需要,从长远来看,更是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一件大事。对庄稼医院无“医生”的现象,再也不能熟视无睹了。
湖北武汉市汉南区委宣传部何爱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