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关键是拍摄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影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0
第12版(副刊)
专栏:笔谈

  关键是拍摄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影片
诸毕
中国电影取得过辉煌成就,但也遇到过不少困难。这些困难的原因可以归结到一点,就是电影远离群众,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
去年3月全国电影工作会议以来,广大电影工作者响应中央号召,克服困难,奋发进取,使国产影片的整体质量有了提高,《大转折》等一批优秀影片的推出就是明证。成绩最突出的表现在端正电影创作指导思想方面。电影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成为电影界的共识。1996年度生产的110部影片中,倾向不好、格调不高,靠凶杀和武打、拳头和枕头取胜的影片几近绝迹。应当说,唱响主旋律的目标已经初步实现。
要拍摄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影片,坚持思想性是完全必要的,对此决不能动摇。但不能认为思想内容好,政治上强,就一切都好。电影是艺术品,必须尊重电影艺术的规律。深刻的思想蕴含只有借助生动的艺术表现,才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拨动观众的心弦,调动观众的情感,引起观众的共鸣。
从当前电影创作的艺术方面看,有两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是某些影片的故事过于简单、浅显、直露,缺乏曲折动人、跌宕起伏,既在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能紧紧抓住观众的复杂故事情节和逼真的生活细节,大胆描绘故事中的矛盾冲突,使观众从银幕上得到激动人心的喜或悲的情感体验。二是缺少能体现时代精神、充满鲜明个性的典型人物形象。电影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用视觉艺术来“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回顾以往的电影,真正在历史上立得住的影片都以其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给人们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如李双双、张嘎、王成、许云峰、林道静,这些人物形象至今仍然闪耀着感人的光芒。正是这些不朽的人物形象,才使这些影片成为传世之作。今天,我们尤其需要塑造出血肉丰满、包容丰富的历史和时代内涵,并为人民群众认可的银幕英雄形象。只有花大力气解决好电影创作中的一些艺术问题,才能提高影片的质量,使影片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结合起来。
电影艺术家的责任是用艺术的形式记录时代的变迁,传达人民的心声。要做到这一点,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圈子里是不可想象的。必须深入生活,深入实际,从人民群众参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活动中汲取题材、思想、诗情和画意,才能使自己的影片真正贴近群众,被人民所喜爱。同时要注意,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又是高于生活的。不能简单地模拟生活,把电影作品搞成真人真事的复制品。要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紧扣人心、征服观众,具有永恒价值的精品力作。
电影与观众的关系是电影的永恒话题。电影只有赢得观众,才能既取得经济效益,又取得社会效益。电影失去观众,就失去了取得任何效益的前提,弘扬主旋律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必须明确把是否为群众所欢迎,票房价值的高低,作为衡量影片优劣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标准,作为电影评奖的重要条件。必须研究群众的观赏心理,在确定影片的题材、主题以及用怎样的艺术形式、语言手段来反映影片内容时,都应考虑观众的审美要求和欣赏心态。同时,还要很好地研究市场,了解市场,增强经营意识和市场观念,加大对国产优秀影片的宣传评论力度,精心策划影片推出的时机,采取适合中国特色的发行放映办法,开拓电影发行放映新的增长点。
总之,我们的目标应当是:不仅要把主旋律唱响,而且要把主旋律唱得动听,把广大群众都唱进影院,使时代精神的主旋律真正得到弘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