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汉正街别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7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专题报道

  汉正街别传
本报记者罗盘
汉正街作为小商品集散中心,早已蜚声国内外,这里纵横交错的117条街巷形同蛛网,每天近20万人次的游客川流不息。一些粗心的父母在购物侃价时一不留神,自己的小宝贝已在人流中不知去向。汉正街管委会紫阳居委会幼儿迷失代管站的人们,10年中为400多名迷失儿童找到了亲人。
寻找在茫茫人海
“当!当!当!”
武汉市汉正街上响起浑厚的铜锣声。敲锣的中年汉子徐新华边走边喊:“同志们请注意!谁家丢失了个三岁女孩,快到紫阳迷失幼儿代管站认领!”
锣声从东响到西,从清晨响到黄昏。晚上,丢失了女儿、让全家人四处寻找了一天的鲁久福,听邻居说汉正街有人敲锣招领女孩,急忙前往紫阳街幼儿迷失代管站,一眼看见女儿正坐在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何慧兰奶奶怀里。父女重逢,喜极而泣。
1987年夏日的一天,退休干部、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何慧兰来到居委会办公室,正巧一位居民将一个迷路的孩子送到这里:“孩子和他的父母走失了,哭个不停,请居委会想想办法吧。”看着孩子满脸的泪痕,何慧兰心疼不已,一把抱起孩子说:“别哭别哭,爸爸妈妈会来接你的。”她将孩子留下,并发动居委会干部四处为孩子寻找父母。
汉正街商贩如云,人流如织,居民们以前也曾把“捡”到的幼儿送到居委会。何慧兰想,对走失了孩子的父母来说,在这个庞大的城市和纵横交错的街巷寻找自己的孩子,真如大海捞针。如何让孩子的父母尽快找到自己的“宝贝”?何慧兰决定办一个“幼儿迷失代管站”,让丢失了孩子的父母有个寻找的目标,居委会也可以主动出门为孩子们找亲人。她的想法,得到了汉正街管委会、街道党委以及居委会全体干部的一致赞同。这年8月,紫阳居委会的老人们把“幼儿迷失代管站”的牌子挂在了门口,并请徐新华担任义务打锣人。
1993年年底的一天中午,寒风呼啸。一位居民“拣”到一个6岁男童,立即送到代管站,交到居委会委员、67岁的张人该手中。泪水涟涟的迷童只知他父亲是个卖鱼的,鱼摊子摆在何处却说不清楚。张人该便把孩子牵着、背着,从正午到天黑,走了14条街巷,寻了40多个卖鱼摊点,终于把孩子送到他父亲面前。
甘为“迷童”献爱心
在迷失儿童代管站,四周的墙上挂满了鲜艳的锦旗,桌上厚厚的迷失儿童登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迷失孩子的姓名和家庭住址。为了让每一个迷失的孩子找到亲人,居委会和代管站的工作人员投入了全副身心。
徐新华原是市环卫系统的一名工人。他自从10多年前提起了招领的铜锣,就一直没有间断过。为了敲锣,他辞去了原来的工作;为了敲锣,他夏天头顶烈日,冬天肩披雨雪。10年中,代管站几乎每隔三五天就会收到一个迷失的幼儿,每收到一个迷失的幼儿,徐新华就会提起铜锣,一遍又一遍地敲,一街又一巷地走,一声又一声地喊,直到孩子的亲人找到代管站。有人统计,徐新华每三天在汉正街敲锣的行程约30公里,每年3600公里,10年就是3.6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一周。
居委会办这个幼儿迷失代管站,既无专项经费,也不收取费用。居委会的干部都是离退休人员,虽然收入并不丰厚,但他们还是毅然拿出自己的钱,为孩子们买奶粉,买点心,付代管期间的生活费用。曾有人向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何慧兰建议,停办代管站,把房子拿来开商店或者出租。在寸土寸金的汉正街,一平方米的门面房最高年租金可达数万元!这间代管站,一年的租金少说也有好几万。但何慧兰和她的同伴们初衷不改,坚决要把幼儿迷失代管站办下去,而且还要办得更好。何慧兰说:“有我们在汉正街,就不能让孩子们找不到家,更不能让拐卖儿童的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每有迷失的孩子送到这里,年近七旬的居委会干部李冬仙、张爱仙总是精心照料,直到把孩子逗乐才舒一口气。
李书荣原是武警武汉支队的一名干事。在与地方开展军民共建时,他深深为这个幼儿迷失代管站的干部们的事迹所感动。30多岁的他,转业时申请来到这条小街,参加到为迷失孩子找亲人的行列。今年3月底,一个宜昌口音的四岁男孩与家人失散,被送到了代管站。招领的铜锣在汉正街敲了10多天,孩子的亲人还是没有出现。李书荣干脆找到当地新闻单位,要自己拿钱登广告。新闻单位被他的一片热忱所感动,免费为这个叫杨建的男孩登出了寻找父母的广告。一周后,孩子的父亲找到了代管站。
春风遍绿汉正街
1995年隆冬的一天,风雪交加。何慧兰收到一男一女两个迷童。男孩3岁,名叫林阿利;女孩5岁,名叫林阿红。他俩的父亲是一对兄弟,江西人,在武汉做生意,住在何处,两个迷童谁也说不清。何慧兰忙叫徐新华快去敲锣,自己瘸着受伤的腿,生起炉火为孩子们取暖做饭,又烧两锅热水给他俩洗澡。入夜,孩子们睡了,何慧兰又把他俩湿漉漉的衣服一件件烤干。
遗憾的是两个孩子的父母都没有听到铜锣声,他们失望之中,只好求助电视台作寻人广告,许诺“如有告知下落者一定重金酬谢”。第二天,居委会的委员们按广告提供的地址把林阿红、林阿利送回了家,孩子的父母执意要实现诺言酬以重金,但委员们却连一口开水也没顾上喝便匆匆辞别而去。次日,孩子们的父母送来了精制的匾旗:“爱心生辉,永世难忘。”
汉正街有19个居委会,居住着数十万本地和外来客商。紫阳街居委会干部和幼儿迷失代管站工作人员十年如一日的行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一些热心的市民发现迷失儿童后,往往主动送到代管站。汉正街上有一个服装个体户,去年以来,他曾先后三次“拣”到迷失的儿童,并及时送到代管站。虽然做这些事耽误了他做生意,但他却说:“有什么比做一件好事更重要呢?”不久前,为了给一个送到代管站的女孩找到亲人,汉正街上的个体经营者们听说居委会人手不够,纷纷主动上街寻找,有的还把自己店门口的广告牌换成招领牌。不到两天,女孩的父母果然找到了代管站。他们感激地说,汉正街不光是一条商业街,还是一条文明街。也许正是在一次又一次为满脸泪痕的迷失儿童寻找亲人的过程中,汉正街的富商小贩们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陶冶。(附图片)
鲁久福从何慧兰(左一)手中领回走失的孩子鲁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