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要提倡为官“三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7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随想

  要提倡为官“三问”
刘杰
最近到安徽宿州市采访,与市长满时瑛交谈,被他的为官“三问”所触动。老满在家乡任职时间较长,他时刻提醒自己的三个问题是:“入党为什么?为民干什么?为世留什么?”他最怕的是自己不才、不廉、不正被父老乡亲指着脊梁骨臭骂。一个干部能这样检查自己,真是难能可贵。
正是这个为官“三问”,使宿州市群众受惠不浅。一心造福于民的市长要求干部扑下身子带领农民,发展养殖奔小康,宿州成了全国的养殖大县;为了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他们一个村一个村去压电价。为了让农民富起来健康起来,他们一个乡一个乡地建起了高水平的卫生院。如此等等,群众有口皆碑。说到他为官清正,更是有不少佳话,比如过节为了躲送礼的,他让家人住到亲戚家,自个儿则沉到基层去;他著文《“公仆”断想》,教育干部要“上不愧党,下不愧民”。“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实实在在做事”的“公仆”之心跃然纸上。
为官“三问”是一种境界,是一声警钟。警钟常鸣,才能促使自己自问自省,以达到新的境界。要做官,先要做人,这“三问”是断不可少的。没有“三问”萦绕耳旁的人,即使做了官,也会是个糊涂官,必定会干些糊涂事。当然也有根本不为“三问”的当官者,他们要的是一己之利,到头来必被老百姓拿来是问。可见“三问”是块试金石,好与坏、败与立,一试便明。
为官“三问”,说到底,好问也好答,但要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三问”、“三答”,更要“三做”,这就是共产党人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切实兑现。满时瑛同志说,现在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文化日益发达,民主观念日益增强,现代领导科学和现代管理科学对领导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意义上说,为官者的学识、人品,比他自身所拥有的权力更具凝聚力和权威性。可见,“三问”是当个好官的起码要求,有了“三问”打底子,才能有更高的追求,更大的作为。
江泽民同志指出,“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要“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高素质”既包括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也包括干部的道德素质。干部素质的提高靠教育,更要靠干部的自觉自制、自警自省。假如每个干部都常常做到“三问”,慎思而笃行,岂不是会多出一些为民称道的干部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