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读《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17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书刊评介

  读《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白钢主编的十卷本、四百三十五万字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编纂工作,历经八年之久。参与本书撰述的,有历史学、政治学、民族学、法学等各个领域的研究者。
该书论述了自夏、商、西周至清代灭亡止,约四千年左右中国政治制度的面貌。这是一幅宏伟的历史画卷。要描述出这幅历史画卷,资料(包括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固然极端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理论指导。纵览本世纪以来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大体上是作为历史学领域里的一门专史的形式自立于学术界的。相当一批著作,实际上是以官制史来代替政治制度史。该书对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对象作了新的界定和解说,认为:“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是历代的国家性质与形式问题,亦即历代国体与政体的形成及其发展规律问题。”这一研究对象决定了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学科特征:“它既是政治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又是政治学、历史学、法学、军事学、宗教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多学科有关内容的综合,实质上是一门边缘学科。”在此基础上,该书把“首脑与中央决策系统及其运行机制”、“行政管理制度”、“军事制度”、“立法司法制度”、“监察制度”等十个方面,定为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形成了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新面貌、新格局。
该书的内在结构和表述方法,是以“纵切”和“横切”相结合。第一卷“总论”是为“纵切”,即概述各单项制度的发展史,阐述其演变过程及内在规律。第二卷至第十卷是为“横切”,即详论先秦至清代历朝制度的设立、运行机制与时代特点,旨在揭示它们的运动状态及其作用。在“纵”与“横”的关系上,“纵”是纲,“横”是目,全书可谓纲举目张。
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理论上的创造,并以其独特的内容,向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尤其是政治制度与治乱盛衰方面的历史知识;而在这些知识的深层,有历史经验和历史智慧。这部巨帙对于学术、理论工作者,各级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广大读者,都是值得一读的。(瞿林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