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流动的宾馆——记南京铁路分局65/66次列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1
第2版(经济)
专栏:

  流动的宾馆
——记南京铁路分局65/66次列车
本报记者龚永泉
听说南京铁路分局要求进京的65/66次列车服务做到宾馆化,记者饶有兴味地前往探个究竟。
走进车厢,走道上铺着草绿色地毯,悦目宜人;洗脸间地面上,铺的是镂空的防滑地垫;餐车上部,挂有东京、巴黎、纽约等国际都市当地标准时间的时钟,并设有图书角,供旅客在途中借阅;厕所里,只见四壁清爽,挂着樟脑丸袋子。
细一了解,不禁让人耳目一新:列车从宾馆的叫醒服务中得到启发,对所有旅客进行去向登记,下站前一一唤醒他们;餐车上可根据旅客需要开办清真席、鸳鸯席、生日宴和病号饭;车厢里及时送水,卧铺车厢的旅客无需自己提水瓶打水,因车队责任造成无开水供应,免费供应矿泉水。
说起列车员的工作,平常也平常,但决不轻松。就说扫地冲水吧,每站开出之后必须清扫一遍,到站前一遍,熄灯前一遍,一趟车下来得扫16遍;为确保开水供应,提着三四公斤重的水壶,在25.5米的车厢内要走约20趟,将1.5吨的开水通过“提拉接送”四个动作,把它一杯杯地送给旅客手中,其中,还有一系列“规范”:“壶嘴不准对着旅客、茶杯不准从旅客头上递过、水壶不准放在过道上”,“旅客持杯不冲、站不稳不冲、有人过往不冲”。
虽然对列车员的规范服务要求有几十条,但车队领导还是追加了一条:“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多走一趟,多帮一把”。这一“多”有时就多出不少事来,当然也带来了旅客更多的表扬和赞赏。一次,航天部的数名技术人员乘66次列车返京,由南京开出后,列车员陈辉在进行旅客去向登记时,发现其中一位年已69岁的老同志面带倦容,就主动上前询问并告诉他:“有事请随时招呼我。”夜渐深了,旅客都沉浸在睡梦中,小陈特地去看望那位长者,只见他口角不断地吐白沫,小陈连忙叫醒了同行人,并火速报告列车长,这时病人开始不停地呕吐,并带有鲜血,列车员们一边帮着寻医找药,一边与前方蚌埠站联系,一到站就把病人抬上了救护车。在航天部送来的感谢信中,称赞66次列车是旅客安危的守护神。
俗语说:十个指头有长短。但车队提出:示范车无小事,车队225名职工个个都要是好样的!铁道部把这趟车确定为文明示范车之一,车队狠找差距,又提出了十项改进措施,印发人手一份,要求人人做到。第一包乘组的一售货员认为措施“只是针对列车员的”,当抽问他时,没有回答完整,车队立即对他作出经济处罚。
为了从整体上提高全体乘务人员的素质,车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组织乘务人员到军营去进行军训,“站有站姿,坐有坐相”;参观四星级宾馆,营造优雅的列车环境;请大学的美学教授讲美育课,服务讲究“亲、雅、和”(亲切、文雅、和蔼);请离休干部进行传统教育等。哦,功夫在车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