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阅读
  • 0回复

发展无愧于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二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1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发展无愧于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二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一九九七年五月二十日)
李铁映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二十周年。二十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全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一条重要战线。在七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毛泽东同志曾反复强调学习和研究哲学,学习和研究社会科学,对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并亲自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总结革命实践经验,撰写了关于哲学、政治、军事以及文艺理论等重要著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又为发展和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花费了大量心血。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许多研究所就是在他们的直接关心下成立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同志对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也极为重视。二十年前,当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他就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支持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求我们大力发展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他说,中国不仅经济上要成为一个大国,文化上也要成为一个大国。今天,中国社会科学院取得的成绩,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呈现的繁荣局面,是同邓小平同志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密不可分的。
哲学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一样,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人类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哲学社会科学,可以帮助和指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规律,可以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关系的调整,制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政策和法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和高尚的道德风尚,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提供理论和方法。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指出:“社会科学研究的方向正确与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如何,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的道德风尚,对经济建设,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会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我们在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始终是一支重要力量,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哲学社会科学的成果,广泛而深刻地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产生着影响。可以说,一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它的文明的总体发展水平。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是新时期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正在走向二十一世纪。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把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事业的大局中来考察,放到整个世界发展变化的大局中来认识。从现在起到2010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要巩固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迎接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挑战;要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更加艰巨复杂的历史性任务。伟大的时代需要繁荣的社会科学,而社会科学要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实践的需要,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在此,我向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同志们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思想方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这一理论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比较国外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把握时代前进的特点和条件,为我们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民族振兴的正确道路。这是我们党经过长期实践和艰苦探索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取得成功,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这个基本理论。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者应在学习、研究和宣传党的基本理论方面作出表率。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作指导,是提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挥更大作用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做了,哲学社会科学才能更好地适应我们事业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民的要求,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而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国社会科学院要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研究力量雄厚的优势,为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我国哲学和社会科学作出更多的贡献。
第二,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要任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服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要取得成功,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因而也要求我们必须把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认识,同解决前进过程中的重要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刻地把握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敏锐发现并潜心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问题,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推动理论自身的发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解释功能和观察预测功能,发挥理论的超前作用和反馈作用,也才能实现理论的丰富、完善和发展。现实问题研究与基础理论研究,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要以现实问题研究带动和促进基础理论研究,以基础理论研究深化现实问题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相信大家会做出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业绩。
第三,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实践证明,坚持“双百”方针,有利于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有利于增进学术界的团结,有利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要继续支持和鼓励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大胆探索,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学术流派的相互切磋和讨论,开展充分说理的批评与反批评,形成一种服从真理、发展真理的良好学术气氛,使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大大活跃起来。
第四,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必须高度重视其在决策科学化过程中的作用,提高社会实践的自觉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许多重大决策,都注意听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从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到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提倡两个根本性转变到制定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跨世纪蓝图等许多重大决策,都包含着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智慧和贡献。在我们这样一个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从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开创性事业,任何重大决策都必须基于认真的科学分析和研究。这才能使我们在实践中多一点预见性,尽可能减少和缩小失误的可能性。历史经验证明,不重视社会科学,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不可能的;没有高度发展的社会科学,要实现对社会的自觉调节和科学管理是不可想象的。
第五,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努力建设高素质的社会科学理论队伍。中国社会科学院有一大批德才兼备、闻名海内外的老专家、老学者,这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在祝愿他们身体健康、永葆学术青春的同时,必须格外重视中青年人才的培养,为青年人才的成长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青年同志要虚心向老专家、老学者求教,打好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学术基础,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取。要讲政治,加强学习。不仅要学习和了解科学研究工作者取得的新的理论成果,也要学习和了解人民群众创造的丰富多彩的实践经验,不仅要注意我国的知识进步和理论发展,也要注意世界范围内一切有益的新知识、新发现。希望同志们继续大胆探索,刻苦钻研,努力为人民奉献最好的精神产品,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关心和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积极支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展研究,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决策工作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同对所有的知识分子一样,要坚持从政治上正确引导,工作上积极支持,生活上热情关心,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同志们,让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勇于探索,扎实工作,为繁荣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