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南通现象”引出的思考——谈“体教结合”培养后备人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1
第8版(体育)
专栏:拂面风

  “南通现象”引出的思考
——谈“体教结合”培养后备人才
孔庆鹏
群星璀璨、人才辈出是近年来南通体育的一道奇特的风景线。据统计,“八五”期间,南通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共获得70个全国冠军、30个全国亚军;15个亚洲冠军,2个亚洲亚军;6人7次获世界冠军,奥运会获2枚金牌、1枚银牌。从女排国手张洁云、殷勤开始,吴健秋、赵剑华、林莉、周天华、周玲美都曾在世界体育的星空中闪射出耀眼的光芒。
随着明星们相继退役,一批新秀又在国内外赛场崭露头角,葛菲、李菊已经跻身世界强手之林,黄旭、秦蕾等又一批小将也被体坛行家看好……
南通,一个经济实力不很雄厚,体育投入不算很多,硬件建设不是很好的地级市,何以能向国家输送大量的优秀体育人才,进而使他们似群星般闪闪发光呢?“南通现象”引起了全国体育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日前,江苏省体委、省教委联合在南通召开了现场会,探究“南通现象”背后的真谛,寻找“南通现象”其中的奥秘。近百名代表在听取了南通市副市长李炎的介绍、参观了南通中学等6个现场后,深有感触地说:“南通现象”完全得益于他们走实了“体教结合”、“优势互补、共育人才”的道路;是“体教结合”托起了璀璨群星。
培养人才是体育和教育部门共同的工作目标,这是实行“体教结合”的重要基础。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是紧紧围绕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一目标进行的。我国新时期的学校教育要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跨世纪人才。因此,现代教育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如此,体育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一项基础内容,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学校体育同样是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的身体发育,甚至将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把学校体育摆到应有的位置,也是我国体育部门的工作目标之一。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学校都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训练和体育竞赛,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这就内在地决定了学校教育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同时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任务。这不仅是我国提高竞技运动水平,促进各个项目发展的需要,而且是为国家培养高水平运动人才,保证优秀运动队伍后继有人的主要措施。
以青少年、儿童为对象的学校体育是整个国民体育基础,是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它直接作用于青少年一代身心的健康成长和整个民族基础素质的提高,进而关系到国家与民族前途的未来。学校体育的战略地位决定了体育部门要把体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增强人民体质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上来。因此,体育部门要时刻关心青少年、儿童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同时按照青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客观规律、营养条件和运动训练原则,系统、科学地对青少年、儿童开展业余训练。
早在1990年,国务院批准发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对学校体育进行了全面的规范。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健全学校体育管理机构,加强对学校体育的指导和检查。同时,我国教育法也明确规定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95年,我国颁布的《体育法》再次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了明确的要求。《体育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将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法》同时也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开展业余体育训练,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民群众体育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业余训练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些问题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尤其是读训矛盾十分突出,导致训练质量有下降趋势;生源问题相当严重,业余训练队伍呈萎缩态势;体教分离现象日趋明显,业余选手文化水平普遍下降。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并从各个方面谋求解决办法,但都收效甚微。从南通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只有实行“体教结合”才是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根本办法。只有实行“体教结合”,业余训练才能有生长的土壤,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因此,可以说建立在“体教结合”基础上的业余训练是根植优秀运动员的沃土,是培养世界冠军的摇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