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2阅读
  • 0回复

吉林:农业大省迈向农业经济强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2
第1版(要闻)
专栏:省区市的“得意之笔”

  吉林:农业大省迈向农业经济强省
编者点评:
4月26日,我们在为《山西:实施四个重点发展战略》一文写的“编者点评”中,着重讲了发展经济一定要制定正确的战略,并抓住对战略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但是,正确的战略思想从哪里来?今天吉林省的“得意之笔”对这个问题作了明确的回答:只能从实践中来,从调查研究中来。而作为高层次的调查研究,决不能满足于掌握一批零碎的、分散的事例,而应该站在全局的高度,对自己的优势和弱点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建立在这种判断基础上的决心,才是正确的决心,科学的决心,一定能够克难制胜的决心。
本报长春5月21日电记者李安达、汪波报道:粮食产量高、商品量大、调出粮食多的吉林省,靠深化农村改革,实施建设粮食大省、畜牧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大省和农业经济强省的“三大一强”战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1996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232.7亿公斤,比上年增长15.9%;畜牧业快速发展,全省生猪出栏1066.2万头,比上年增长27.6%;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06.7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2125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12%。一大批乡(镇)、村步入小康行列,农村小康目标综合实现程度达81%。
吉林省是在总结农业生产经验教训,重新审视省情,深刻分析和正确把握全省农村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三大一强”战略的。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粮食产量登上了100亿公斤、150亿公斤、200亿公斤三个台阶,共给国家提供商品粮1840多亿公斤。但是,多年来种粮比较效益一直很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为了有效地解决“高产穷县”的矛盾,1995年7月,吉林省委、省政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确定了实施“三大一强”的农业发展战略,即经过15年的努力,粮食产量要再上两个台阶,畜牧业要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要成为全省工业和财政收入的一大支柱,真正成为粮食大省、畜牧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大省,实现农业经济强省。
吉林省在实施“三大一强”战略中,始终把农业摆在首位。全省以粮食等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产值占轻工业产值的70%多;农产品创汇总额占全省创汇总额的50%以上;农业收入在农村人均收入中占80%以上,其中粮食占绝大比例。忽视粮食生产,就是缺乏全局观念,也放弃了吉林的优势,其他“两大”也没有基础。省委、省政府决定,“九五”期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工程。他们一抓种,二抓水,三抓科技。近几年,全省每年用于农业科研的经费都在1000万元以上。1996年,农田水利建设完成综合工程量3.61亿立方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全省推广农业先进技术30项;省财政拿出1000万元资金实行以奖代投,建设“丰产田”1210万亩,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22%,增产粮食10亿公斤。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从1996年开始,在全省实施“优质肉牛工程”、“优质肉猪工程”和“粮食深加工工程”。目前,全省涌现出了“公司+农户”、“加工企业+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市场+农户”、“能人+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建成了一批生产规模大、产品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户成规模的发展新格局。产粮大县榆树市与俄罗斯合作的“吉斯肉类有限公司”,带动全市农户年养牛40万头、生猪160万头。省里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兴建的“吉林德大有限公司”,带动6个县(市)1.5万多户农民从事肉鸡饲养,户均年收入1万多元。去年这个公司加工肉鸡4000多万只,产值15亿多元,出口创汇6300万美元,出口产品比直接出口玉米增值3倍多。近几年来,以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吉发集团公司为主体,实施100万吨玉米深加工工程,现在已形成60万吨玉米加工能力。去年这个公司加工玉米40万吨,销售收入10.49亿元,实现税利近亿元。
农安、榆树、公主岭、梨树等产粮大县(市),发挥粮多优势,采取得力措施建设生产、防疫、加工、销售四位一体的“生猪工程”、“肉牛工程”,取得了长足进展。梨树县1994年开始实施100万头养猪工程,每年都要拿出万吨平价粮支持养猪大户和大的饲养场;对养猪超万头的村,县里投资20万元修建基础设施。为扩大销售,县里下大力培育商品猪销售市场体系,全县已形成了一支2000多人的生猪销售经纪人队伍,经纪人年销售生猪最多的近10万头。去年这个县养猪达到173.5万头,全县农村人均养猪收入700元,占总收入的1/3。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