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新时代的赵州桥——赵县村民代表会议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2
第1版(要闻)
专栏:

  新时代的赵州桥
——赵县村民代表会议纪事
本报记者杜涌涛
一千多年前,河北省赵县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李春携众工匠,用石材建造起巧夺天工的赵州桥。
今天,赵县农民用民主这块基石,创造了村民代表会议,被喻为新时代的“赵州桥”。
1994年4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驻京记者苏珊女士,采访了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西封斯乡北王村。这是两年来苏珊的第二次北王村之访。吸引这位洋记者目光的是该县一种新生的村民自治组织——村民代表会议。
苏珊先后在北王村采访了五天,临走前感慨:“西方人不了解中国的民主,我要把发生在中国农村的民主介绍到西方。”继苏珊之后,赵县的北王村等村先后留下了加拿大、印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记者、学者的采访、考察足迹。
北王村是赵县的一个缩影。从1990年9月,全国第一个村民代表会议在赵县杨家郭乡高庄村诞生。到1991年底,该县281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
村民代表会议激发了农民当家做主的政治热情,同时,它为新时期农村实现村民自治,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头裹白毛巾的村民代表
高庄村不大。在河北省的地图上,找不到它的确切位置。而在中国村民民主自治的进程中,这个村无疑是一座醒目的里程碑。1990年9月,中国第一个村民代表会议在这里诞生。
在高庄村党支部简陋的会议室内,记者一边翻看着村民代表会议历年的会议记录,一边等待着村民代表。仅1996年,高庄村共召开11次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内容有修路、办养鸡场等事项。片刻,村民代表出现在会议室内,他们个个头裹白毛巾,地道的庄稼人打扮。同行的县人大同志诙谐地向我介绍:“他们就是村民代表会议的‘一大’代表。”
村民代表会议副主席,63岁的田魁元等4位老人,讲起村民代表会议的创建历史。他们说最初成立“村民议事会”,是因为“大伙对村里的财务有怀疑、有意见”,推选村里一些有威望的人“出来说说话”。
赵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竹林回忆: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随着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渴望参与村政事务、保护经济改革成果的民主意识也不断增强。由于农村的生产关系没能及时适应这一新的变化,在村干部和群众之间好像出现了一条鸿沟。农村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有些矛盾甚至演化成恶性事件。
如何建立起一种沟通上下联系,协调干群关系的中枢“桥梁”呢?赵县县委、人大的领导组成工作组,于1990年8月选择了杨家郭乡高庄村,一“蹲”便是20多天。
高庄村连续6年没有出现过农民上访,原因是1984年以来,村民们自发组成的“党员议事会”和“村民议事会”广泛发挥了作用。工作组的同志认为:“两个议事会”这样的群众性“参谋”组织,虽然在一定时期起过一定作用,但由于其“参谋”、“咨询”地位和性质的限制,更由于“说”和“做”长年脱节,许多村的议事会已经名存实亡,而像高庄村这样在实践中已经拥有相应权力的议事会,又不具有“合法”地位。
赵县县委、人大依照《河北省村民委员会组织条例》有关规定,于1990年9月,将高庄村“村民议事会”正式改为“村民代表会议”。并与村民代表共同制定出《高庄村村民代表会议议事章程》。表面上看,这只是个名称的变化,但实质上,其内涵变化要丰富得多。
“蓝厦”诞生的民主含义
张明奎的“胆子”也忒大了:他领导的西门村村民代表会议,居然众口一词否决了村委会投资400万元兴建淀粉厂的提议。
村民代表会议反对的理由是:全县目前已有数十家淀粉厂,竞争十分激烈,将全村4/5的集体积累资金投入此项目,风险太大;西门村地处县城,而该项目污染严重,不如兴建商贸大厦。最终,村民代表会议以绝对多数同意,形成兴建商贸大厦的决议。
此次记者前往西门村采访,看到这座镶满蓝玻璃的商贸大厦已经竣工。县城的人管它叫“蓝厦”。村委会主任于春彬喜滋滋地告诉记者,目前,柜台已经全部租出,预计两年内可收回全部投资。
西门村商贸大厦矗立在县城的繁华地段。如今它已成为西门村,同时也是全县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的重要见证。
重大问题决策权和对村委会错误决定否决权,这是赵县村民代表会议的两项重要权力。村民代表会议2/3以上代表一旦形成决议、决定,任何人无权擅自更改,村委会必须执行。赵县县委做出决定:县直涉农部门和乡镇政府,在审批土地使用、果树和土地承包、照顾二胎生育指标、发展集体经济等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凡未经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程序,一律不予审批。
透明的红印章
东王庄村民主理财小组的那枚红色印章,可是小瞧不得:村里每花一分钱,不加盖这个章,就没法入帐,乡里的经管站也不予报销。
过去这个村的干部吃喝拿占现象十分严重,曾多次引发村民上诉。村民代表会议成立后,应村民们的普遍要求,村民代表会议首先组成一个民主清财小组,共查出上任村干部违纪金额30万元,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广大村民无不拍手称快。为巩固清财成果,东王村村民代表会议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明确规定:100元以内开支由村委会决定;100—1000元以内开支由村党支部决定;1000元以上开支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此外,村内财务每季度由民主理财小组审核一次。
这项制度已成为赵县村民代表会议的基本制度之一,并广泛拓展到修路、建校等村内重大公益事业。特别是村民集资项目,一律由村民代表会议指定村民代表直接掌管资金。
东王庄村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民主理财小组”的这枚印章,找到了民主参与村务管理的切入点。
目前,赵县绝大多数村民代表会议,都掌管着这样一枚透明的红印章。
阳光下的黑板
赵卫国1986年当上了支部书记。他上任4年来,为村里上电、建校、修路共办了8件大事。可是,一段时间以来,村里人常私下嘀咕:“村里的提留款都花哪儿去了?”最让他难受的是说这话的人中还有看着他长大的亲叔父。
这是80年代末的事了。当时家人劝他:“俺们又没做亏心事,给大伙把帐本端出来,不就堵上嘴了。”
有次,村里放电影,全村男女老少都聚在打麦场上,利用换片间隙,赵卫国拿起麦克风,一五一十向全体村民“汇报”了几年来村里的财政收支。
村民们听罢一阵沉默,但接着就爆发出了长时间的掌声。
往后,赵卫国就定期把财务收支写到村中央的黑板上。以后,逐步又扩大到公开征购提留、计划生育指标分配、宅基地发放、电价及电费收缴等等。
永安村就是通过这样一排不起眼的黑板,实现了全体村民对村政大事的民主监督,村务公开如今已成为全县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石。
众人是圣人
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不仅仅是一种监督制约机制,它同时更是一种民主激励机制,正是在这种机制的不断作用下,赵县广大村干部“立党为民”的群体形象矗立在了老百姓心中,赵县农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热情前所未有的高涨。
每逢麦收时节,付家庄村全体村干部指挥联合收割机,昼夜为村民抢收小麦,村干部自己的责任田却忙得顾不上管,村民代表主动组织村民,替村干部收割小麦;在辛庄村、韩村,村民代表联名向镇政府建议:请求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在北王村,村党支部书记贾国锁工作调动,全体村民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
如今在赵县农村,党群干群之间鱼水情深,感人肺腑的事例,俯拾即是。
长期困扰农村工作的征购提留、计划生育指标分配、宅基地发放等“三大难”,现在对赵县已不是什么难题。这个80年代曾在省市挂上号的“信访大县”,去年被河北省委命名为信访“七无”县(无集体进京、省、市上访,无越级进京、省、市上访,无信访积案)。
“众人是圣人”。记者采访中不断听到的这句谚语,不断又被采访的事实所印证。
村民代表会议,这一中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在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精髓就是:尊重并发扬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