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欠发达地区小康建设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06
第9版(理论)
专栏:扎实推进两个根本转变

  欠发达地区小康建设的思考
王宗廉
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是全党、全国人民面临的一项战略任务。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更要在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加快发展,实现小康。
加快欠发达地区小康建设,关键要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这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由欠发达地区的客观实际所决定的,是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必然选择。我国发达地区大都经历了先粗放经营后集约经营的发展阶段,一些发达地区由于长期形成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变,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作为欠发达地区,不应重复发达地区走过的路子,避免或缩短粗放型经营的发展阶段,走质量效益型的路子,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赶上发达地区的发展步伐。因此,加快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向欠发达地区倾斜的政策,特别是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在欠发达地区安家落户,有力地推动了欠发达地区整体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欠发达地区广大干部群众人心思变,依靠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涌现出一大批脱贫解困的先进典型。同时,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力度逐年加大,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因此,欠发达地区应抓住有利时机,尽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向结构优化要效益,向规模经济要效益,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以推动小康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当前,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注意联系欠发达地区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揭矛盾,摆问题,找差距,不断破除过时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以思想观念的解放,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破除怨天尤人、无所作为的唯条件论和悲观论,正视现实,坚定信心,化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破除重生产、轻流通的狭隘经营观念,树立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观念,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破除忽视现代科学技术的传统劳动观念,树立科技进步的观念,努力提高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破除重数量轻质量的粗放型经营观念,树立质量观念、效益观念。思想解放了,观念转变了,才可能在发展经济中有意识地向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科学管理要效益,逐步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欠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落后,特别是市场化程度低,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很不适应。必须实行依托资源与依托市场并重、资源转换与产业多元化并举,以开发促调整,以调整促提高。要继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以扩大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农业内部结构。这就要求欠发达地区在稳定粮棉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四个比重”,即在农村经济中提高乡镇企业比重,在农业总产值中提高多种经营比重,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结构中提高经济作物比重,在农民收入中提高非农业收入比重;实现“六个突破”,即在粮棉高产开发上搞突破,在多种经营上搞突破,在种植方式上搞突破,在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上搞突破,在财源建设上搞突破,在区域经济开发上搞突破。要紧紧围绕各种资源优势,营造适宜的投资环境,多形式、多层次地兴办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在继续抓好量的扩张的同时,把重点集中在质的提高上,加快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由速度型向速度规模效益型的转变。
加快人才智力开发,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科技教育落后,劳动者素质不高,是制约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努力抓好人才培养和智力开发,巩固发展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成人教育。要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职工和农民的业余技术培训,提高广大职工和其他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大力开展群众性科学普及、学术交流和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活动,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要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农科教相结合,技经贸相结合,切实把小康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建立有利于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机制。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看,一是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高集体经济的功能。要从解决村级集体统一经营层次“无人管事”和“无钱办事”的问题入手,一手抓为农民服务,一手抓集体收入,培植集体经济新的生长点。二是稳定农村基本政策,加强土地制度建设。要在继续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鼓励土地使用权合理流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可在分户承包的基础上,通过区域化种植和社会化服务,提高规模效益。三是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各类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和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四是不失时机地加快农村金融、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市场体系。特别要加快供销社改革步伐,使供销社真正成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提供综合服务,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