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对联的变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06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经济茶座

  对联的变迁
赵志文
对联是特有的一种汉语艺术形式。它语言精练,含意深远。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喜用它直抒胸臆、寄托情思、烘托气氛。许多对联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笔者幼时家居北京。记得,解放前北京四合院的大门上都贴有或刻有对联,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一年好景随春至;四季财源与日增”等。那对联与大门上的金属门环及门两侧的石兽,成为北京四合院特有的一道风景。
解放后,对联随时代的变迁,发生了变化。首先是旧有的被人改造,如“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被改为“勤俭传家久;劳动继世长”;“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被改为“向阳门第春常在;革命人家庆有余”。其次,大批新对联应运而生:“福满工农门第;春到劳动人家”,“人勤春早;肥足粮丰”。这些春联体现了群众对新生活的欣喜。
到了“文革”期间,对联未被取缔实属幸事,但那时的对联多充溢着阶级斗争的气息,深深打上了“假大空”的印记。文革初期,红卫兵在北京大学正门贴了一副对联:“庙小神灵大;水浅王八多”,谩骂讥讽北大“反动学术权威”甚多。后来的“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对联,更反映了那动乱年代的狂热。
1978年后,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祖国面貌焕然一新:“举贤任能兴国计;治穷致富乐民生”。人民群众对党的实事求是、解放生产力的好政策赞不绝口:“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人们用“岁月逢春花遍地;人民有党劲冲天”、“草木滋润春意满;人民幸福党恩深”的对联,来寄托对美好今天的分外珍惜和对党的一片深情。
对联虽小,寓意颇深。在春节期间,千家万户都要张贴红红的春联,愿它带给家家幸福吉祥,愿它带给人们不尽的联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