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中国学者在巴黎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独到见解印刷媒介比电子媒介更利于道德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1
第10版(文化)
专栏:

  中国学者在巴黎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独到见解
印刷媒介比电子媒介更利于道德发展
今年4月21日至25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的“明日青少年与媒介”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学者的声音受到与会的300多位各国儿童教育家和传媒专家的重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派出5位专家参加研讨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云晓在大会发言中,报告了中国城市儿童媒介接触与道德发展的研究成果。其主要结论是:中国城市儿童接触印刷媒介的平均频度高于电子媒介,这对儿童的智力和道德发展有重要意义。儿童接触报纸、杂志、书籍和听广播的频度越高、时间越长,儿童的道德得分越高;儿童接触电视、录像、游戏机的频度越高、时间越长,儿童的道德得分越低。中国学者的发现引起各国同行的浓厚兴趣。
许多国家的儿童教育媒介学者找到孙云晓,表示了合作研究的兴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届会议的组委会主席、英国的珍妮·汤姆森女士向中国学者发出了邀请,希望能参加明年3月在伦敦召开的第二届“儿童电视”高级会议,会议主题是“你理想中的童年”。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等机构1996年的一项调查,全国小学生认为对他们帮助最大的媒介依次为:书籍75.4%,报纸68.8%,广播30.1%,杂志29.3%,电视24.5%;全国中学生认为对他们帮助最大的媒介依次为:报纸、书籍、电视、杂志、广播。由此可见,印刷媒介的影响更为健康积极;而电子媒介亟待推优汰劣,以真正的精品造福青少年。(苗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