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展现多民族当代文学发展面貌——记蒙古族作家特·赛音巴雅尔及其系列文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1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民族书林

  展现多民族当代文学发展面貌
——记蒙古族作家特·赛音巴雅尔及其系列文学
田由
一部全面展现我国多民族的当代文学发展面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日前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后,受到文坛的关注。该书与此前出版的《中国蒙古族当代文学史》、《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一起构成当代文学史系列。评论家认为,这三部文学史具有开创性质,有自己的独特思路,有新的内容和风格,是一项填补当代文学史研究空白的学术成果。这三部书的主编,就是著名蒙古族作家、文学史家特·赛音巴雅尔。
特·赛音巴雅尔一九五八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蒙古语言文学研究班,一九七六年调到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做翻译工作,一九八○年任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杂志副主编,已出版诗集、散文集、长诗、大型歌剧、文学评论集和长篇小说等十几种,翻译了大量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并做了许多发现和培养少数民族作家的工作。
谈到编写这三部系列文学史的缘起,特·赛音巴雅尔深有感触地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国的文学也应该是多民族的文学。但是,国内外一些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的学者,基本上只了解用汉文创作、发表和少数被翻译成汉文发表的少数民族当代作家的作品,而对大量的用本民族文字创作发表的作品和作家却不大了解。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原有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还远没有把各少数民族的文学成就全面系统地反映出来。
基于这个考虑,特·赛音巴雅尔从一九八三年开始,组织一批既懂汉文又通晓蒙古语文的专家学者,编写了第一部《中国蒙古族当代文学史》,分别于一九八七年、一九八九年以蒙古文、汉文出版。之后,他又组织一些通晓汉文和本民族语文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人员,编写了《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此书一九九三年出版后,一些评论家指出,这是一部时间跨度最大、收入民族最全、介绍作家和作品最多的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在此基础上,特·赛音巴雅尔主编了这部《中国当代文学史》。这部六十八万字的文学史从一九四九年写到一九九六年,内容全新,涵盖甚广,单章单节评介的作家有二百二十多位,涉及到作品的作家五百多位。与以前出版的各种版本的当代文学史比较,它的最大特点是各少数民族当代文学的内容所占的比例大大提高。有关专家评论说,这部文学史对作家作品的评介是客观的、公正的,是一部全面系统地展现我国多民族文学发展面貌的当代文学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