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家书传递爱国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1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边远人家

  家书传递爱国情
(本报记者陈沸宇)
去年寒假前夕,新疆大学政治系学生艾鲜古丽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爸爸,你是受党的教育成长的,你的几个孩子是受你的熏陶和影响长大的。你常给我们讲述我们祖国的可爱与伟大,现在,女儿长大了,很想利用这大学中的最后一个假期,前去北京、天津等地亲身感受感受……但我知道这要花很多钱,感到很为难……
10天以后,一封饱含着慈父爱心的信从远隔1500公里的阿图什市飞到乌鲁木齐。信是这样写的:
我的好孩子艾鲜古丽:
你最近各方面都好吧!
你去年底的来信我已收悉。得知你想利用寒假前往北京、天津等地,去看一看我们祖国的首都,实现你盼望已久的登上万里长城的愿望,对此,爸爸欣然同意。
我建议你最好同弟弟艾尔肯一起去,这样你们在路上也能相互照应。我想你们去北京、天津等地看过我们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后,你们的视野会大为开阔,你们也由此会更加努力学习。当然,正如你信中所写的那样,为实现这一愿望要花费很多钱。但我认为,这是件极有意义的事情,花钱是应该的,即使这事让爸爸欠下一笔债也是值得的。
孩子们,你们一定不要忘记在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万里长城上合影留念。我为有你们这样的好儿女感到幸福,为你们能有机会去我曾经学习、生活和开发了智力的北京而感到高兴。我请求你们以适当的方式代爸爸向可爱的北京、我的母校——中央民族学院、文明礼貌的北京人民问好、致敬!并转告他们:你们培养出来的各民族大学生,为建设边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并没有辜负党和国家的培养。
孩子们,记着,爸爸几十年来把北京许多帮助过、教育过我的老先生们一直敬作父辈看待。
父亲:艾木如拉
艾木如拉·马木提今年50多岁,60年代末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现在的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后先到帕米尔高原乌恰县一乡里工作,现任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艾木如拉深深地爱着培育过他的北京,但由于工作、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毕业后近30年时间里未能再回母校看一看。
艾木如拉现在月工资600多元,妻子哈力其汗是家庭妇女。他一人供养着年老多病的父母、妻子和几个孩子。他家至今仍居住在50年代修造的土木结构房子里,家中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台黑白电视机和一台洗衣机。艾木如拉平时生活极其俭朴,业余时间做些汉维文的翻译工作,用得到的报酬补贴家用。
艾木如拉一家虽不富裕,但艾木如拉却积极向上,开朗达观。他时常教育孩子们要热爱党、热爱祖国,要努力学习报效党和祖国。他的孩子们都出类拔萃。除两个小的正读小学与初中外,三个大的都以优异成绩高中毕业而被重点大学录取。大儿子艾尼瓦尔,共青团员,现为南开大学国际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凭家中的补贴与校方贷款刻苦学习,成绩优秀。女儿艾鲜古丽,去年12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95年起一直凭自己的优良成绩享受新疆大学“小岛康誉奖学金”。小儿子艾尔肯,共青团员,是新疆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的优等生。
许多人都羡慕艾木如拉有这样一个温馨、积极、充满活力的好家庭。艾木如拉却真诚地把这些首先归功于党和国家对他的培养与教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