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两手并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4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

  两手并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孙志刚
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既离不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也离不开必要的宏观经济调控。加深对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各自具有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看不见的手”的基础性作用及其局限性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西方经济学者一般认为,在市场经济中通过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市场机制可以达到这个目标。亚当·斯密把市场机制比喻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下,每个人从自利动机出发,通过完全竞争的市场,使社会效益和个人效益同时达到最大,整个社会经济呈现有序地发展。他主张建立完全竞争的经济模式,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但是,实践证明这一原理存在局限性。市场不是完美无缺的,存在着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的某种障碍造成资源配置失误或生产要素浪费性使用的情况。西方经济学者证明市场机制可以实现最优资源配置,这是以存在着完全竞争的市场为前提的。而完全竞争必须具备一系列十分严格的假设条件,这些假设条件不可能在现实经济过程中具备,因此市场失灵也就在所难免。
其一,竞争必然带来垄断,市场的某个供给者或需求者能够控制市场价格,因而市场价格难以准确反映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这样,价格机制受到破坏,市场调节将会失灵,导致社会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
其二,社会物品分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的特点是消费者必须支付这种物品的价格才能使用这种物品,公共物品的特点则是不论消费者是否支付这种物品的价格,他都可以使用这种物品。例如,国防、基础教育、非缴费道路和桥梁、气象预报、航线和灯塔等等。在市场经济中,厂商出于追求最大利润的动机不愿生产没有利润的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提供只有由政府负责承担费用。
其三,当企业或人们向其他人施加损害或利益,而又不向这些人支付应有的代价或收取应有的报酬时,就出现了外部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价格不能正确地反映社会成本或收益,因而市场并不能准确地发出信号,同时也不能解决外部效应的问题。但是,从社会角度看,如果不考虑外部效应,资源配置就会发生失误。
其四,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买者和卖者都只能获得部分信息,而无法获得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会导致决策失误,出现缺乏效率的资源配置。
以上是从微观经济层次上的分析,在宏观经济层次上,看不见的手还具有更多的局限性。首先,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现实中每一个人的起点都是不一样的。即使市场机制能够保证向所有人开放所有机会,但不同背景的人利用机会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从而导致市场分配结果的巨大差异。因此,在市场调节下,收入分配可能走向两极分化。其次,市场经济存在内在的不稳定性,单靠一只看不见的手不可能使市场经济保持稳定的均衡趋势。凯恩斯经济理论承认,不稳定性是市场经济固有的弊病,这种不稳定性的主要症状是失业、衰退和通货膨胀。不稳定性造成的损失比缺乏效率的损失要高出许多倍。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虽然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仅靠它很难解决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缺乏效率、分配不公和不稳定的问题。
“看得见的手”的重要作用
现代西方经济学者比较普遍地认为,现代市场经济不是完全自由竞争、没有宏观管理的市场经济,而是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资源配置作用基础上,还需要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和控制,以纠正市场的失灵,弥补市场的缺陷,促使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新型市场经济。
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目标是效率、公平和稳定。为了实现上述三个目标,国家的主要经济职能有四个:
第一,制定规范经济主体行为的法律、章程和规则。
第二,当市场失灵时,政府通过税收、支出和管制等手段协助社会得到它所需要的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当垄断造成市场失灵时,政府通常采用管制和立法的方法来纠正。对于自然垄断,政府可以采取价格管制的方法来管理;对于市场垄断,政府则可以采取推动国会制订反托拉斯法的方法来加以限制。当存在外部效应造成市场失灵时,政府则采用使外部效应内部化的方式加以纠正。当市场对公共物品调节失灵时,政府则采用由政府投资生产公共物品的方式加以弥补或纠正。
第三,通过税收制度和社会福利的转移支付对资源加以再分配,缓解贫富悬殊的矛盾。政府通过征收财产税、累进的个人所得税、高额的遗产税,减少收入的差距,对收入进行再分配。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办法,实行社会保障方案,为失去工作的人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对低收入阶层的消费予以补贴,以保证他们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
第四,建立宏观经济的稳定政策。主要有两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宏观财政政策是通过改变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方式来调整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宏观货币政策则是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的方式影响利率,从而达到调整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和稳定经济的目的。政府可以交替使用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缓和失业的起伏并抑制通货膨胀,平抑经济的周期波动。
当然,看得见的手也不是万能的。如果政府干预不当,举措失宜,不但不能医治市场失灵所造成的经济弊病,反而使弊病更趋严重。西方经济学者将这种状况称为“政府失灵”。在西方社会,政府失灵的根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金钱政治”导致官员往往只代表少数特殊利益集团的狭隘利益,难以保证政府决策的公正和合理。二是政府缺乏效率。政府行为的主体同样是有个人私利的政府官员,他们容易倾向于维护政府部门自身的利益或私利而不是社会的公共利益。这就容易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他们往往存在短期行为,偏重那些在短期内见效的方案,避开经过长期才能见效的方案,这也造成“政府失灵”的问题。
不断探索两手并用的有效途径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具有不可相互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笼统地过分地强调哪一方都是不妥的。首先,两只手作用的范围有所不同。在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活动中,看不见的手具有主要的调节职能,对社会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看得见的手则是弥补看不见的手的缺陷,如保护正当竞争、限制垄断、矫正不良外部效应、制订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等等,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在这个层次上,可以说是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节为辅。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如在给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则又是以政府为主,市场为辅。在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活动和社会分配公平方面,看得见的手发挥着主要的调节职能,通过制订和实施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政府行为,来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和社会公平,缓解大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和社会震荡。在这个层次上,又可以说是政府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其次,两只手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方式是在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自发地把人们的经济行为引导到实现社会利益和经济发展上。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方式表现在政府的经济政策手段、行政命令手段、法律法规手段上,人们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直接对它评头论足,可以不断地修正它的内容和形式。这两只手有着互相补充但又不可互相替代的功能,不区分具体情况过分地夸大哪只手的重要性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正确地发挥两只手的积极作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两手并用、互相补充、形成合力的关键是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使用得正确与否。使用得当,能集两手之长,补两手之短,使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使用失当,集两手之短,失两手之长,则会给国民经济带来灾难。在使用看得见的手时,必须把握好政府干预的度,必须深入研究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规律,把握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上的作用方式及其后果,不断寻找两只手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上的最佳结合点。同时,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对政府的约束和监督,不断消除腐败,不断提高政府官员的基本素质、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克服“政府失灵”或将其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