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欧洲影视业衰落小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2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欧洲影视业衰落小议
魏崴
从去年12月底至今年3月末,欧洲文化界断断续续地就如何“拯救欧洲电影”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十几年来,在欧洲市场上,欧美电影、电视产品角逐的态势是:美国“入侵”,欧洲“反入侵”;前者咄咄逼人,后者节节败退。
欧洲“反入侵”策略主要是两手:堵和护。所谓“堵”,就是运用行政、经济甚至政治的手段,对美国片的进口、播放加以限制。如欧盟委员会规定欧洲电视台必须至少播放50%欧洲片,就是“堵”的体现。所谓“护”,就是对制作和播放欧洲电影,实行补贴政策,加以资助和奖励。欧盟1991年开始实施一项为期五年的“媒体计划”,1996年又实施为期五年的“媒体计划2”,主要就是资助和扶持欧洲电影的生产、发行和播放。今年欧盟给“媒体计划2”拨款5825万埃居,并准备筹集更多的资金补贴电影业,就是“护”的反映。
但是,这两手并没改变美国挺进欧洲的态势。美国片近10年在欧洲市场上的占有率增加了50%,现在已达整个市场的76%;欧盟15个成员国的近百个电视频道1996年播出的影片中,美国片占70%,有的频道几乎是只放好莱坞片,就连“欧洲电影最可靠的堡垒”法国,也没顶住美国影片的攻势,眼下已失去了半壁河山。
造成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欧洲过于强调电影是艺术,在这种认识的支配下,欧洲电影往往有两个致命的弱点:一是缺乏市场意识,轻视电影产品的商品属性,依赖补贴,坐待政府的扶持和保护,经不住市场经济竞争规律的冲击。二是怠慢观众,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广大欧洲观众喜爱什么,而是钻进“艺术之塔”中,或致力于反映某种流派,或着重于讴歌自我,或陶醉于描写生命形态的扭曲,或一味去表现社会关系的复杂,与情节动人的好莱坞片相比,缺乏观赏性和娱乐性。一些欧洲电视台宁可出高价买美国片而不愿播放欧洲片,且一再突破欧盟规定的配额限制,其源盖出于此。
单靠堵别人的、护自己的,欧洲电影市场前景恐怕不妙。因为,无论是堵是护,都仅仅着眼于把好莱坞从欧洲市场上驱逐出去。倘若欧洲观众还是那样的观众,他们的兴趣也没有发生变化,争夺市场的努力只会是怂恿欧洲影片“好莱坞化”,以取悦欧洲广大观众。即使到了夺回被美国占领的地盘有望之时,所谓具有“欧洲文化特性”的欧洲电影也将寿终正寝了。到那时,即使好莱坞不“入侵”,欧洲这个拥有丰富电影艺术遗产的“古老大陆”也实际上“沦陷”了。
一位法国文艺批评家认为,欧洲影片若想摆脱困境,有效办法是教育欧洲观众尊重欧洲电影艺术的传统价值,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和欣赏力。教育观众喜爱本土文化自然重要,但欧洲电影界自身转变观念恐怕是关键的因素。它们应当在增强市场竞争意识的同时,创造出真正贴近欧洲人生活的、真正继承和发扬欧洲多元文化优秀传统的、让欧洲观众喜闻乐见的佳作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