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生命工程的浩歌——读焦祖尧的长篇报告文学《黄河落天走山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2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新作短评

  生命工程的浩歌
——读焦祖尧的长篇报告文学《黄河落天走山西》
张炯
在9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军中,山西省正在展开一项规模宏大的工程——引黄工程。它包括在偏关县万家寨修建一座90米的高坝,拦腰切断黄河,形成蓄水库容近9亿立方米,既可发电又可输水的总枢纽工程,也包括分成南北两干的引水洞线,穿山越岭,把年11亿立方米的黄河水经常年干旱的晋西北地区,流注到大同和太原两大工业城市,其中隧洞总长即达237公里,还有渡槽39座,埋涵101公里,压力管道40公里,倒虹6座,总扬程648米的扬水站6座,工程数量之多和难度之大,可谓旷世未有。在修通太旧高速公路、打通东大门之后,三晋人民又筹资上百亿元全面展开引黄工程,无疑是安邦治省,使山西向现代文明阔步前进,工农业和国民经济全面获得腾飞的伟大举措!这一工程的决策和实施,经历了数代人的努力,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它既体现了山西省的领导和广大干部、人民群众的坚强决心、雄伟魄力和不屈不挠的意志,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山西发展的深切关怀和兄弟省区的全力协调与支持。
焦祖尧同志是著名的小说家,也是在报告文学领域辛勤耕耘的作者。他早年又是从事技术工作的工程师。长期生活和战斗在三晋大地,十分熟悉那里的人民和干部。因而他的报告文学《黄河落天走山西》就能以充沛的战斗激情、准确的技术数据和开阖自如的艺术构思,用那富于诗意的简练笔墨,把引黄这一伟大工程的前前后后都生动地描绘出来。在这部长达21万字的报告文学里,读者不仅可以看到构成人类生命线的水,自宇宙洪荒以来就对人类的生存和祸福关系至大,可以看到我们的祖先为了水曾与大自然进行过何等艰难的斗争,而且更主要的是可以看到今天的山西人民和干部如何筚路蓝缕,艰苦奋斗,为了国家的强盛和子孙万代的幸福,在工区全线上展开何等英勇、何等顽强的无私奉献!人们不能不感谢作者所做的范围广泛的采访,从而使读者通过作品有幸结识像胡富国、郭裕怀那样的高瞻远瞩、深入基层而又扎实苦干,把人民疾苦时刻挂在心上的省委领导干部和许许多多在各级岗位上高度负责,一丝不苟,严守工程质量的领导骨干、工程技术人员,还有幸认识许多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中冒严寒、顶酷热、餐风宿露乃至牺牲了个人宝贵生命的工人群众,以及整个工程实施中,各阶层人民群众自发捐款筹资和支持工程的许多动人事迹!
焦祖尧说:“生命,是地球上有了水以后才逐渐诞生发育起来的。……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农业的命脉,是工业的血液,是推动社会前进和孕育文明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山西人搞引黄,不仅为了解决自身的缺水问题,也是再造中华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的,《黄河落天走山西》是一首气贯长虹的礼赞生命的浩歌,也是一首跨向新世纪的稀世工程的激动人心的伟大奏鸣曲!它不是记录单纯某一事件和人物的报告文学,而是为读者描绘出宏伟历史脚步的进军,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最新的时代脉搏,刻画出无数英雄人物浮雕和素描的多彩画卷。读这样的作品,不但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时代的主旋律,而且也使我们从作者在叙述中不时发出的议论,扩展了对于具体事物与人物的认识,从更宽广的思维时空去领略事件与人物的深远历史意义乃至哲理升华。
当今的中国整个就是一个空前未有的沸腾的大工地。全国各地有无数的大大小小的工程在进行。毫无疑问,它们正在迅速地改变着世界东方的面貌,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精神境界。它们构成当代世界翻天覆地的最强音和吸引全世界注意的最壮观的历史图画。我们的文学要真正成为时代的镜子,真正深刻反映社会历史的本质的某些方面,就需要有更多的作家深入到火热斗争的生活中去,从中去汲取真正的诗情与画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焦祖尧的努力和他所取得的成就,特别值得人们赞赏和肯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