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阅读
  • 0回复

香港回归临近黄山游客倍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7
第4版(要闻)
专栏:

  香港回归临近黄山游客倍增
十八年前邓小平同志说:“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现在,黄山市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三十九、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七来自旅游业
本报合肥5月26日电记者王启明、刘杰报道:黄山以其瑰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人文景观,不但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而且正日益走向世界。去年海内外游客达324万人次,总收入6.5亿元,创汇1800多万美元,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39%,财政收入的47%来自旅游业。随着香港回归脚步声的临近,今年来黄山的国内外游客大幅度增长,入境游客增势迅猛,仅4月份就比去年同期增长300%,中国内地游客的增幅也达到200%。
中国的旅游事业大发展,是从邓小平同志发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的号召开始的。18年前,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视察黄山时就高瞻远瞩地指出:“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旅游的牌子打出去”。可喜的是,伟人之见正在成为现实。
黄山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称雄于世,它不但拥有“始信峰”、“莲花峰”、“天都峰”等72大峰和72小峰的世界级的自然景观,而且有“文物之海”美誉的徽州文化,古城、老街、古民居、牌坊群等4900多处地面文物随处可见。
引入竞争机制,以改革开放促开发利用,是黄山市打黄山牌,做徽文章,发展产业化旅游经济棋局中的首要一着。黄山市以股份制经营的形式,成功地改造扩建了10多家宾馆,三星级宾馆由原来的1家发展到6家,同时上马了第二、第三条索道,以及屯溪古城至黄山景区的高等级公路,第二次扩建了黄山机场,黄山建市10年投入20多亿元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多种形式的旅游景点的开发,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农民创办的翡翠谷自然景点、横山和彩虹谷漂流,以及黟县西递古民居、南屏“老杨家染坊”,岩寺和歙县的呈坎宝纶阁、唐模、棠樾牌坊群的开发,都显示出改革开放的巨大威力。
黄山市在以改革开放促开发利用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向管理和保护要效益。面对世界级的自然和文化遗产,黄山市一直坚持“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16字方针。为了减少山上景点的污染,宾馆衣被全是挑下山去洗,蔬菜也是山下配送站弄干净挑上山,140多个景区清洁工,保证了5万多个石级台阶的清洁卫生,凡是目力所及的垃圾都有人专门去捡;各大景区还实行了轮休制,每棵黄山名松都备有专门档案和专门“医护人员”;特设的警示牌都由文化味较浓的诗语代替,“禁止”、“不准”、“严禁”之类与这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早已告别;灵活的用人机制保证了黄山风景名胜文化品位的长盛不衰。近年来,黄山不仅被建设部命名为卫生山、安全山,而且还被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山。山上山下的动植物有增无减,绝迹多年的八音鸟又回到了山林。难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盛赞这儿是“品位一流,管理一流”。
用改革的精神推进黄山的旅游产业,是黄山人坚持不懈抓的大事,黄山人不断重温邓小平的指示精神,坚持把旅游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千方百计宣传黄山,推销黄山,他们每年都要举办一次黄山国际旅游节,同时到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举办黄山旅游说明会,近年更注重欧美地区的旅游客源开发,20多个旅游企业还进入世界信息互联网,把黄山美景和徽州文化推销到世界各地。今年初举办的黄山东盟7国高官会议,给“黄山牌、徽文章”锦上添花;去年11月推出黄山冬游,更让黄山展新姿。看黄山,春夏秋冬景各异,阴晴雨雾山不同。黄山市旅游产业化之路越走越宽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