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一个“粮草官”的情操——追记优秀共产党员李忠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6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一个“粮草官”的情操
——追记优秀共产党员李忠诚
新华社记者赵苏新华社通讯员史照栋本报记者郭嘉
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后勤部军交运输处长李忠诚,是个管钱管物20多年的“粮草官”。
李忠诚是个老工兵,曾随团队开山修路,转战南北,立过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八次,先后被济南军区、原昆明军区、北京军区树立为“雷锋式的干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国防施工先进个人”,年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是个有口皆碑的好干部。
李忠诚做了好事从不声张。他在家乡修“富民路”时,曾冒着生命危险,从碎石乱飞的雷场中救出一名男孩;他在部队施工中,为了战友的安全,争着排险,耳膜被震破,手指被砸断。
退伍军人王明传在部队服役期间,在一次施工中把腰摔伤了,生活上遇到了困难。李忠诚和他非亲非故,却经常三十、五十元地接济他,时不时地给他捎些药品、衣物、大米什么的。1986年李忠诚探家时,还特意去看望了王明传,临走时给他留下500元钱,让他做点小本生意,以为生计。
1991年王明传的大儿子考上了县实验中学,一家人又喜又忧,喜的是孩子有出息,考上了重点学校;忧的是没钱供儿子上学,可惜了一块好材料。说来也是缘分,正巧李忠诚的妻子冯玉香在实验中学教书。李忠诚给妻子写信说,庄稼人培养一个学生不容易,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失学,三年学费咱出了,就当多养了一个儿子。如今王明传的儿子已经高中毕业。
像这样的事太多了。据调查,受过李忠诚资助的战友和群众有上百人次,总金额达3万多元。他在日记中写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我们革命战士的本分。世界上为什么要有我们革命战士和共产党人,就是因为人民需要我们去为他们谋利益。”
李忠诚家住的三居室没做任何装修。家当只有一台36厘米彩电,一台单门冰箱,一对简易沙发,一张用两张单人硬板床拼成的“双人床”。他用过的一个脸盆,瓷漆剥落,已经换过底;两把木椅、一个马扎,也都用钢筋、铁丝加固过,坐在上面“咯吱咯吱”直响。人们和李忠诚开玩笑说:“你这点家当还不够你这山东大汉一担挑的!”
李忠诚穿过的内衣内裤,大都打着补丁。除部队发的军装,他只有一件花36元钱买的茄克衫。他穿的一双布鞋,鞋帮烂得没法补了,就剪掉当拖鞋穿。李忠诚的妻子是大学生,中学教师,可她穿的衣服,没有一件算得上新潮、高档的,最好的一件毛衣外罩,花了不到200元。
他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的一员,临沂老家的亲人还需要他帮助,若不是俭朴到这种程度,怎么能拿出那么多钱去为别人排忧解难呢。更可敬的是,他资助别人,不图名,不图利,不图报,连句感谢的话都不让人说。他真正做到了助人为乐,朴素为美。他在日记中写道:“钱是党和人民给的,我要更多地把它用到党和人民所需要的地方去。如果让金钱遮住了比它更美好的精神世界,那么人类文明将是残缺的,人格将是病态的。”
可亲可敬的李忠诚同志,已经离我们而去。他是在去年10月5日为执行光缆施工任务以身殉职的。
李忠诚遇难后,人们在清理他的遗物时,从他床下的一个旧木箱中,发现了56本大小不一的日记和读书笔记。开篇从入伍第一天写起,辍笔于牺牲前夕,历时24年,总计300万言。
这些日记是李忠诚美好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是他人生轨迹的真实记录。他那些让人惊叹不已的举动,在他的日记中都能找到根据和答案。比如,他那条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破衬裤,在日记中就有如下说法:“今天我在缝补衬裤,同志们说破了,就别补了,已经补了几次了。但是我想,缝缝补补是我们军队的光荣传统,生活好了也不能忘记艰苦朴素,艰苦朴素的作风一变,人的思想就容易变啊!”
他在日记和读书笔记中,摘抄了大量领袖的教导,名言警句,历史典故。陈毅元帅的著名诗篇《手莫伸》他先后全文或节录了8遍之多。而更多的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为大家做事,这是人生的主题所在,也是生命的源泉所在,生活的价值所在。一个人无论能力大小,舞台宽窄,条件优劣,都要想着为大众做点有益的事,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为后人做点有益的事。”
这是李忠诚生前写的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的绝笔,也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李忠诚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留下了许多思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