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特区建设的一大法宝——厦门市开展依法治市工作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6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依法治国

  特区建设的一大法宝
——厦门市开展依法治市工作记事
本报记者郅振璞
厦门开展依法治市工作始终把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层层真抓实干,项项出实效。
在全民普法基础上,厦门市着重依法治理了投资环境优化、物价上涨过快、外来人口管理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等4大难题。
厦门地理位置特殊,前来投资的外商尤其是与之一水之隔的台商蜂拥而来,台资企业数量达1375家,投资近30亿美元。为此,厦门制定了全国第一部《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条例》。针对某些部门的老爷作风,多次专项治理了“一多三难”(即收费多,通关难、融资难、招留人才难),促进多数台商不断增资扩产,促进了特区经济发展。
对于老百姓尤为关心的物价问题,厦门3年多来年年制定一个规定,到去年完善出台了《厦门市价格管理条例》,连续治理价格行为中不规范不正当行为,使1994年以来全市物价不断“下楼梯”,零售物价上涨指数逐年为21%、13.6%、3.3%。
改革开放使外来人口问题凸现起来。初步统计,因经商、打工涌进厦门的外来人员约60万人,是市民人口的一倍多。厦门依法颁布了《暂住人口登记管理规定》、《特区劳动管理条例》等5个法规规章,完善打人工员“四证”(即务工证、暂住证、计划生育证、普法教育合格证),全市还建设了48幢“外口公寓”,对密度大的地区集中管理。
前几年,厦门这个海上花园被称为“美丽的脏厦门”。1990年卫生检查在35个大中城市中列倒数第四。去年厦门一举跃为国家卫生城市第一名。
在学法、普法、立法、执法的实践中,厦门市领导一直在思索:怎样才能使特区依法治市跟上国内外先进步伐,怎样才能有一个高新起点?
1995年8月,厦门市党代会制定出2010年把厦门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的总目标。厦门领导人理性地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他们坚持传统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在继承中创新,在引进中提高,融依法管理、科技管理、群众管理为一体。
记者看到,国外一系列先进管理手段已出现在厦门依法治市工作上——厦门港联检中心,它是一个集口岸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口岸窗口。联检报关大厅一色的现代办公设备,有大型船舶动态显示屏,货主进出口手续,原来需要10多天才能办完,现在只需要两三个小时。
厦门纳税大厅,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形成税务登记、税款征收、会计统计、发票管理、综合查询等10项功能。各种税务征收纳入监控,既提高了效率,又杜绝了“人情税”。
一期投资700万元初步建成的厦门交通监控指挥中心,现已对全市20个主要路口实行闭路电视监控。实施新监控后,以前每个路口平均每天违章闯红灯60次之多,现在8次不到。
结合整治社会治安,去年“严打”前建立的“厦门公安110报警求助系统”,至今已受理近8万个求助电话,且有险必抢,有求必应。近几年,厦门大案要案发案率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
现代化手段管理下的厦门特区人,同时需要提高全体干部群众的执法守法素质。以党团员、老干部、老职工、红领巾为主体的“新风促进会”、“禁赌会”、“文化市场督导队”、“青年志愿者”、“红领巾小分队”等的无私奉献,更为今天特区依法治市增添了光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