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首要的是坚定信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7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首要的是坚定信心
浩茫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处于攻坚阶段。攻坚的力量、决心从何而来?许多单位的成功实践说明,首先要坚定信心。有了坚定的信心,就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深入求实的作风,就有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坚定行动,也就有知难而进、百折不回的坚强决心。
信心,是指人们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虽然无形无状、不可触摸,但它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就源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利条件和光明前景。
诚然,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块“硬骨头”,也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世界性改革难题。但是在我国,存在着攻克这道难题的诸多有利条件。首先,党中央、国务院一直把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看作“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和正确指导,强调“要把搞好国有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了关心和重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舆论氛围。广大职工作为国有企业的主人,对搞好国有企业改革保持着很高的积极性,国有企业改革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其次,经过多年的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针已进一步明确,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有了正确的方向,有了清晰的路数、明确的是非标准以及越来越具体化的实施方略。这些基本方针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这是我们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可靠保证。
第三,十几年来的改革,不仅使国有企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而且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国有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尤其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逐步深入,不仅基本摸清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必要的条件,而且还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新的路子。同时,随着宏观经济调控“软着陆”的成功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国民经济也为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
由上可知,我们完全有条件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当前国有企业已不存在困难。困难客观存在。讲信心,同样包含着对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和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科学认识。首先,不能把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的困难看得过头,认为国有企业“积重难返”、“不可救药”,更不能把它们归结为是所有制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说,这些作为转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正常的,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如亏损、压库等在计划经济的卖方市场下就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一些企业中,只是到了市场经济的买方市场下突出地表现了出来;有些传统产业、“夕阳工业”、“小、散、低”的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出现亏损是必然的。其次,要看到当前国有企业遇到的困难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并逐步积累起来的,是多种复杂原因综合作用,特别是重复建设的结果。改革不是造成国有企业困难的根源,而是解决国有企业困难的出路所在。再次,要看到当前遇到的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不论其有多么复杂与艰巨,也都不是无法解决的。比如,就国有企业冗员问题而言,虽然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会有许多富余人员需要重新安排就业;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吸纳工人就业和再就业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现在,我国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的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这不仅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如果把我国第三产业的水平提高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则国有企业的冗员问题就会得到解决,而我们是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达到这个水平的。冗员问题如此,国有企业所遇到的其他各种困难同样也会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解决。关键在于,对这些困难,应采取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态度。只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扎实工作,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就一定能成功,整个国有经济一定能搞得更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