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杨昌桂和他的特种陶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7
第11版(职工天地)
专栏:今日劳模

  杨昌桂和他的特种陶瓷
杨泽南
人们说厂长杨昌桂是个市场宠儿。
他带领一个以残疾人为主,仅有50多名职工的小企业大踏步向前迈进。四年来,湖南电力电瓷电器厂特种陶瓷厂的经济效益每年翻一番,到1996年,年产值已突破2000万元,人均年劳动生产率高达40万元,职工年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他本人也荣获劳动模范称号。
杨昌桂曾经饱尝失败的痛苦。
1992年底,杨昌桂等人历尽千辛万苦,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科技产品——耐磨陶瓷,使濒临倒闭的企业绝处逢生。可还没等他缓过气来,工厂便再次陷入绝境。
1993年7月的一天,杨昌桂收到第一家用户——金竹山电厂发来的急电:“你厂生产的耐磨陶瓷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情急之下,他连夜带人驱车前往,赶到目的地已是次日清晨。他草草洗漱了一下,拿上两个馒头,便急匆匆“扎”进车间。站在装有耐磨陶瓷的设备前,他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夺眶而出。他用颤抖的双手轻轻地捧起从设备上脱落下来的耐磨陶瓷片,小心地抹去上面的灰尘……
在事故分析会上,他拍着胸脯向电厂领导许诺:“给我一点时间,到时包你们满意!”
为了这一承诺,老杨苦干了三个月。三个月来,他把自己牢牢地“粘”在厂里,没日没夜地蹲在车间搞试验。饿了,就啃一口馒头;困了,就在办公桌上躺一会儿。恰在这时,在外地读书的女儿患病住院,要动手术。女儿拍了几封电报过来,他都没去,只是托人捎去口信:“爸爸实在没时间来,但爸爸疼你……”
三个月后,一种耐高温、直粘型的耐磨陶瓷新产品问世,并很快成为全国一些大发电厂的抢手货。特种陶瓷厂的产品由此销量猛增。
1994年初,他们的产品在上海宝钢发电厂出了问题,其原因是耐磨陶瓷抵抗不住坚硬的大煤块的冲击。这个问题不解决,发电厂、钢铁厂的输煤、输料系统便不会有耐磨陶瓷的立足之地。老杨迎难而上,三次前往现场考察,又苦熬了90多个昼夜,终于向宝钢发电厂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研制出全新的、抗冲击型的耐磨陶瓷衬板。
近两年,老杨和他的伙伴们跑了全国许多发电厂、钢铁厂,摸透了这些企业里应用耐磨陶瓷的机械设备的构造、特性和运行情况,了解到这些企业在减少设备磨损方面最缺少什么。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又研制生产出最具有实用价值的新产品。到目前为止,他们已开发出5种类型11个品种的耐磨陶瓷系列产品,平均每三个月就推出一种新产品。他们的用户也已迅速扩展到全国200多个厂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