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情暖长城一颗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8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情暖长城一颗星
本报记者李成华郭嘉
走进山坳,白云嶂如一面挺拔的城墙,环抱着粤东惠阳市的新墟镇。
这个只有2.1万人口的小镇,近年来,以她飞速发展的经济而声誉鹊起。199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9.25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500多元。
令人欣喜的是,新墟人的市场经济意识与国防观念同步增强,拥军活动走在富裕地区的前列。该镇党委书记林秋来心系国防,情暖长城的事迹更是道不完,数不清。
拥军也出生产力
进入90年代,新墟镇成了海内外开发商投资创业的一方热土。土地本身焕发出的财富价值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珍贵。
正因如此,1994年,新墟镇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在新联管理区,有一块早在1950年就划给当地驻军、总面积达400亩的土地。由于种种原因,土地划归驻军后,却一直没有正式开发成训练场地,倒是当地农民照常经营管理。所以,当驻地部队奉命收回土地时,一向以土地为生的农民产生了抵触情绪。
“矛盾”迅速摆上了镇党委书记林秋来的案头。他立即召集党委“一班人”,分头下去,深入听取双方意见,仔细斟酌解决方案。之后,他说:“干脆由政府出钱,从群众手里征回土地,再还给部队。”400亩土地,新墟镇政府花了400多万元钱征回,又无偿交还给驻军部队。当时的驻军部队首长、现驻香港部队司令员刘镇武将军闻知此事,紧紧握住林秋来的手,感慨地说:“如果我们的各级地方政府都像你们新墟镇一样,我们的国防大有希望!”
林秋来一向重视军队的利益,“拥军”在他的战略“棋盘”上,始终是一步举足轻重的着法!新墟镇富裕起来后,镇国防教育委员会的牌子仍十几年如一日挂在镇政府办公楼上,党员干部每月一天的国防教育日还在坚持,基干民兵每年20天的军事训练制度雷打不动;早在1993年,他拍板拿出30万元参与举办“全国农村国防知识大赛”;他还根据自身对拥军工作多年来的经验总结,提出了“拥军也出生产力”的独到观点,给传统双拥工作赋予了蓬勃、鲜活的生命力!1994年林秋来被广州军区授予“人武之星”光荣称号,之后又被广东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拥军优属先进个人”。1996年,一直关注新墟镇经济发展和拥军工作的军委迟浩田副主席欣然题词:“改革开放争先锋,双拥共建当模范。”
一枝一叶总关情
花开花落,岁岁年年,林秋来十多年如一日的爱军深情,拥军热情,使他无愧于“拥军书记”的美誉。
战士们深情地回忆说,每到大年三十,林秋来书记和其他领导总要准时来到军营。1991年除夕,不巧那一天风雨大作,从上午到傍晚,老天爷没有收手的架势。我们想,林书记这次可能来不了了。谁知才到六点半,指导员一声集合哨长吹,大家知道准是林书记来了,一看,果然!他每一次都和我们一块包饺子,吃团圆饭,高举酒杯向我们恭贺新年。然后大家齐聚在大礼堂,观赏我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
1992年,新墟镇通往驻军某部要修建一条长300米、宽10米的公路。镇政府无偿提供16亩耕地,财政拨款15万元。林秋来书记亲自设计,还特意从惠州市请来“金牌”施工队。路还没修成,路名早起为“拥军路”!在“拥军路”通车剪彩的日子,官兵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列队向林书记致以崇高的军礼!
不仅如此,像“拥军井”、“拥军车”、程控电话等等,哪一件,哪一桩,无不浸透着林秋来书记的心血!
当然,如果林秋来的“拥军”工作仅仅停留在领导决策上、物资投入上、节日慰问上、生活关怀上,那么他的这个“拥军书记”的名称也不可能这么响亮!10多年来,林秋来还一直被驻军官兵尊敬地称为“编外指导员”、“名誉政治教员”!
部队演习、比武、实弹射击,林秋来带着地方干部、群众走上观礼台,为官兵们鼓掌、喝彩。
部队野营、拉练、参加比武,不管路途多远,林秋来都要专程前去慰问。取得好成绩,夺得第一回来,林秋来都要组织群众,搭起鲜花簇拥的“凯旋门”,鸣炮、舞狮,组织隆重的欢迎仪式,为“武状元”们披红戴花。在他的倡导下,新墟镇还成立了“爱军习武基金奖”,战士比武夺魁,部队奖励后,新墟镇再奖一份。
对待自己家门口的驻军,林秋来倾注了无限深情。对待新墟以外的子弟兵,林秋来同样一往情深。凡是野战拉练部队到达新墟镇,林秋来总是带领群众送去猪肉、大米、蔬菜和慰问金。过境野战拉练的官兵们感慨地说:“部队拉练苦,书记拥军忙。”
军民鱼水一家亲
相对于来自上级部门授予的各种荣誉,林秋来更看重绿色军营里这些基层战士的心声。林秋来很少谈及数年来自己对战士的一笔笔资助,但战士们知道在驻地部队图书馆里,有林秋来书记自掏工资买来的5000多册图书——有不少的图书,甚至直接作为这种军民鱼水情深的见证物而被战士带向了祖国的山南海北,珍藏在战士身边。
林秋来常说:“我的工作原则是:将心比心!”
每次刮风下大雨之后,林秋来总是第一个来到驻军营地看看部队的设施有无损坏、菜地有无受灾、连队的猪栏是否完好,十多年如一日。
驻军某部二连生活环境相对艰苦。在林秋来的倡议下,镇委、镇政府当即商定:由全镇财政每月支付给连队5000元伙食补贴;拿出5万元,把驻地营房前后的道路全部铺上水泥;由镇工业发展总公司负责给连队饭堂和战士宿舍装上电风扇。
林秋来还主动向驻地部队领导提出,我们新墟镇掏钱,决不能让战士吃饱饭后没有地方“消化”。10天后,五套价值约20万元的卡拉OK高级音响设备和两台74厘米彩色电视机,1200本新出版的书籍,带着新墟人民的深情厚谊在连队安家落户,战士们兴奋地说,“看到大彩电,想起林书记”。
与此同时,从1990年起,每年官兵复员前夕,根据战士的自愿选择,分别把他们安排到镇属28家工厂的车间班组学习两个月专业技术。复员战士从新墟拿到工厂颁发的结业证书,回地方后得到对口安排的占95%。
在新墟,拥军工作从来都是板上钉钉,一锤一坑,实事实办。在新墟,拥军工作已不仅仅是书记镇长的事,而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