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老干部的贴心人——蒋国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12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老干部的贴心人——蒋国龙
新华社通讯员顾显强马永祥新华社记者徐殿龙
南京军区扬州军分区干休所所长、共产党员蒋国龙,长期带病忘我工作,带领官兵艰苦奋斗、勤俭创业,无私奉献,不幸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先后8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委书记”、“先进老干部工作者”、“学雷锋标兵”,两次荣立三等功。1月上旬,南京军区党委作出决定,为蒋国龙追记一等功。
对待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87年10月,蒋国龙由南京军区步校调到扬州第三干休所任所长。他刚到任时,所里的物质基础比较薄弱,帐面上还有2000多元的赤字。蒋国龙带领全所工休人员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经上级批准,所里办起了“红星食品厂”。开工后,他把家里仅有的3000元存款取出来供厂里开销。为了节省开支,他自任突击队队长,每天坚持和全所工休人员一起运面、卸面、揉面,经常加班到深夜。为了搞好销售,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下雨下雪,他都带头骑着三轮车,把面包送到50多个销售点上。食品厂投产4个月,就收回全部成本,获纯利2万多元。
蒋国龙在任职的8年时间里,创办了6个经济实体,使所里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干休所的收入增加后,把钱都用在改善老干部的物质文化生活上,先后建起了食堂、老干部文体活动中心,组建了老干部合唱团等。干休所还为老干部家家开通了程控电话,安装了闭路电视、热水器和管道煤气。许多老干部都说,没有蒋所长就不会有干休所的今天。
1991年,蒋国龙的身体每况愈下,经常感冒发烧,一检查,表面抗原阳性。这时,病变细胞已悄悄地潜伏在他的体内。然而,他没有停止过一天工作,口袋里经常揣着药,东奔西走,跑项目、跑资金、跑市场,为干休所的建设用脑操心。弥留之际,他还惦念着所里的建设,对所里其他领导说:“春天栽的那几排树死的要补上;天快冷了,综合楼的施工要把好关……”
对待他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蒋国龙常说:“老干部为新中国的建立、为军队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让他们度过幸福的晚年,是党交给我们的任务,也是我们的责任。”
那年,老干部潘放口腔癌已到晚期,自知治愈无望,拒绝到医院治疗。蒋国龙为他开设了“家庭病房”,精心护理。病人口腔溃烂严重,气味难闻,蒋国龙和医务人员一刻不离地为他喂饭喂药,端屎端尿,200多个日日夜夜从没间断。这位老干部去世前,写下了“孺子牛”3个大字赠给蒋国龙和所里人员,表达感激之情。
在平时生活中,蒋国龙对老干部总是关怀备至。谁家的房子漏雨、窗户玻璃破了、电灯不亮了、下水道不通、水龙头坏了、抽水马桶不好使等等,他都一一记在本子上,安排督促工作人员及时修好。天气未冷,他就派人为各家各户安装烤火炉;夏天未到,他就到各家各户整修纱门纱窗。他经常与老干部拉拉家常,从中细心观察每一位老干部的心情,一旦发现情况,便主动做工作。老干部王俊杰中年丧偶,情绪时常低落。蒋国龙发觉后,请人为老人物色老伴,终于在去年5月使王老喜结良缘。蒋国龙身体不好,可时刻把老干部的健康挂在心上。今年病重住院弥留之际,他让妻子买了40本《消化道疾病营养学》,送给老干部人手一册。
对待自己——不计得失无私奉献
蒋国龙1983年任副团职干部,职务13年未动,直到病逝,许多人才知道他还是副团职。用他自己的话说:“共产党员就是要不图名不图利,为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蒋国龙当所长8年间为所里创收贡献很大,按所党委和管委会的决定,可从生产收益纯利中提3%的奖金,可8年来他分文未拿。1990年初夏,蒋国龙从外地出差回来,一进门就看到房间里的窗户都换上了新纱窗,妻子告诉他,纱窗是所里为老干部统一换的。他马上找到会计,照价付了28.64元。蒋国龙幼时丧失双亲后,靠哥嫂拉扯大。1992年8月,侄儿职业高中毕业后,想进食品厂当会计,哥嫂赶来说情,流着眼泪说:“弟,从小我们相依为命,你就帮一次侄子的忙吧?”按说这件事只要蒋国龙点点头就行了,但他就是没办,对哥嫂说:“我是一所之长,所里的规矩不能带头违反。”
蒋国龙的一生,真正做到了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去年4月,所里工作人员主动提出,把他的房子装修一下,三番两次他就是不答应。弥留之际,他两次拔掉输液针头说:“反正治不好了,干休所还不富,不要再为我花钱了,省省吧。”
蒋国龙走了,他虽然只活了48岁,但他用充实的人生和高尚的情操为人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