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丰收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四评粮食连续两年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6
第2版(经济)
专栏:

  丰收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
——四评粮食连续两年丰收
本报评论员
这两年,我国农业连续获得丰收,粮食总产创造历史最高纪录,为成功地实现治理通货膨胀目标,深化各项改革,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保证。丰收是来之不易的,除了党中央高度重视,真正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努力调动和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外,是和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政策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分不开的;是全社会真正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结果。
近年来,各地、各有关涉农部门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明显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力度,积极有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一些一度对农业放松了的地方,重新认识了农业在本地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各项发展农业的措施明显加强;有关部门也积极恢复为农业服务的传统,自觉把国家和农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努力使本部门的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农业这个大局的需要,为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实际工作有了明显加强。各地一把手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加强了对农业的领导;“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得到了较好贯彻执行;在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科技兴农、资金信贷、农资供应、收购调运等各项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均有所加强。工作作风也有了明显转变。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政策措施,力求把工作做细做实,雷厉风行,并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比如,在丰收之后的粮食收购调运中,各地政府、粮食、铁路、交通等有关部门就主动克服了大量困难,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农业生产是解决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问题的大事,也是一个社会能否发展的重要前提;就我们国家来说,农村是最广阔的区域,农民占国民的绝大多数,农村工作始终应该是第一位的工作。几十年来,党和政府牢记我国国情,一贯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经常不断地强调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各级党委和政府、各有关部门为此做了不懈的努力,使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也有教训,就是在农业形势一旦好转,日子过得好些的时候,往往就出现忽视农业的现象。“忽视”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全社会的事情变成了少数人或少数部门的事情。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农业也就出了问题,也就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健康正常发展。多年的事实反复告诉我们,在农业问题上,全党和全国认识是否统一,行动是否一致,是不是真正把农业当成全社会的事情来办,是影响农业形势好坏的最根本的因素之一。凡是认识一致,各行各业都尊重农业基础地位的时候,农业就顺利发展;反之,则会出现农业减产,农民减收,农村形势不好的情况。
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2亿人口正在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农业大国来说,对于农业问题,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这两年,经过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已初步摸索了一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巩固农业基础,有效加强农业的基本经验,但这只是初步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将会有愈来愈多的矛盾摆到我们面前,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我们一定要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不动摇。只要全党全社会真正做到这一点,我国农业就一定会大有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