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人文管理”——记河南新机集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6
第2版(经济)
专栏:

  “人文管理”——记河南新机集团
本报记者王君超
几年前,河南省新机集团(原新乡机床厂)还是新乡市出名的亏损大户。这几年,“新机”却面貌大变。1996年实现产值2亿元、利润1500万元。
近日走访新机集团,所见所闻,耳目一新,而最令记者感兴趣的,还是新机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于省宽提出的“人文管理”理论:以人为本构建企业的群体人格力量,并为员工营造一个最佳的文化氛围,使人享受工作和生活的愉悦。近期来说,就是要在企业内部营造出军队般的纪律严明、家庭般的宽松和谐,在外部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纪律约束
1994年9月,36岁的于省宽成为集团核心企业——新乡机床厂厂长。于省宽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所有中层干部进行以军训和以业务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接着组织考查组,按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全厂138名中层干部进行全面考查,重点考查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和创新精神。结果7人被免职,两名被降职,4人受到警告处分;受过严格训练的干部,只要一进厂,就立刻打起精神。
军队的氛围还表现在全体员工争当旗手的“英雄主义”氛围中。从1994年10月开始,新机集团把每月的第一个工作日定为升国旗日。旗手是从上月“两个文明”建设中民主推选出的最佳员工。荣幸成为旗手的员工,集团广播里介绍他的事迹,板报上有他的大幅照片,全体职工为他点歌祝贺。他的事迹还被拍成专题片,通过闭路电视向全厂职工和家属播报。如今,学旗手、赶旗手、争当旗手已成为新机员工的共同追求。
家庭气氛
每月28日,是雷打不动的“经理(厂长)职工民主对话会”,至今已坚持了两年多时间。这个对话会,职工谁想参加就参加,会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对于职工提出来的问题,经理(厂长)能当场解答的,就当场拍板解决;不能拍板的,就责成有关部门会后妥善处理,要求件件有结果。会场上气氛热烈,有说有笑。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你如同参加一个家庭聚会,深受感染。
记者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机床厂有一位翻砂工李汉章,1993年再婚后,带着10岁的孩子住在一间不足12平方米的平房里。后来,厂里给他解决了一间半楼房,谁知还未搬家,房子却被“借”给了另一位职工,而且一“借”就是一年多。1994年12月28日,适逢新班子组建后召开第三次对话会。会上,李汉章再也忍不住了,将心里的冤屈一股脑儿倒给了于厂长。于厂长当场拍板,责成房产科迅速解决。第二天上午一上班,李汉章就接到了房产科的通知:三天内搬家。
社会形象
1997年4月19日,记者有幸参加了新机集团一年一度的春季订货会。令记者感到新奇的是,客户进厂后,首先不是看样品、谈价格,而是与新机人一道参加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感受新机人崭新的精神面貌。他们把产品订货会开成了企业形象推销会。
“欲推销产品,先推销人品”。于省宽津津有味地向记者介绍了他的“人文销售”观。新机这几年的订货会,招待宴席上摆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集团下属企业生产的方便面;会上设的奖品,不单是奖励用户,同时也奖励对中国轴承工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单位。高格调的活动拉近了客户与企业的距离,3年来,订货会花销不多,订货合同金额却分别达到4000万元、7000万元和9000万元。
提到维护企业的社会形象,新机人都不会忘记震动全厂的“正定事件”。那是1996年12月23日,河北正定县印刷厂对发往该厂的一台胶印机滚筒上的锈迹提出质疑。于省宽闻讯后,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当场作出严肃处分有关人员和以用户利益为重的处理方案。会后,于省宽又率两位副厂长连夜驱车赴正定。虽然滚筒锈迹不会对机器本身的精度及产品质量造成影响,但是于省宽抓住“正定事件”不放,并在厂报上向全厂职工进行自我批评。如今,“生产产品就要生产最好的,当工人就要当素质最高的”已成为新机人的共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