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东江”靠啥赢“西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9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经济茶座

  “东江”靠啥赢“西湖”
黄每裕
在广东惠州市繁华的中山西路,有两家相距咫尺的药店,一家叫“东江大药房”,另一家叫“西湖大药店”。前者为国有企业,其“后台”是市医药总公司;后者则由私人经营,没有任何“背景”。然而,由于“西湖”招徕有术,服务热情,加上招牌做得特别大,吸引了众多顾客前来购药。于是乎,“东江”的生意大受影响。“东江”的经营者对此十分恼火,先是通过有关主管部门施加压力,让“西湖”“挪窝”,继而又指责其招牌过大。这一切并未奏效,竞争中,“东江”还是处于劣势。
“吃一堑,长一智”。“东江人”毅然改变了策略,将药店进行全面改造,以一流的装修、一流的服务、齐全的品种、真诚的承诺,重塑了国有药店的形象。于是,“东江”又受到消费者欢迎。
“东江”与“西湖”之争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首先,国企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从指导思想、经营作风乃至购物环境等方面来一番脱胎换骨般的改造,重新树立起良好形象,而不能仅仅依靠国字号的“金招牌”,甚至用行政命令的手段去“压败”对手。这件事还告诉人们,顾客是最公正、最有权威的“评判员”,哪个药店好,哪个药店差,无须老板自诩,顾客心中自有一杆秤。要想赢得经济效益,万万不能怠慢了“上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