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总会屋”祸乱金融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27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总会屋”祸乱金融界
本报驻日本记者张国成
日本金融界规模大,在世界10大银行中,日本占了5个;日本金融界实力强,支撑了世界经济总量的12%。日本金融界丑闻也层出不穷。最近,在日本证券界名列第一的野村证券和在日本银行界位居第二的第一劝业银行丑闻频发,震撼了日本社会。
证券公司掌握着股票市场的命脉。它若暗做手脚,操纵市场,足以使股票市场乌烟瘴气。这次野村证券丑闻的露馅就是从1995年3月富士银行股票的异常波动引起的。当时,富士股价格暴跌,但日成交额却大幅上升。这个反常现象引起了日本证券交易监视委员会的关注。监视委员会顺藤摸瓜,摸到了一个名叫“小甚大厦”的不动产公司,是它与野村证券内部的某些人合伙,操纵市场,导演了富士股的怪现象。再一查,“小甚”的总经理小池嘉矩是监视委员会怀疑已久的野村大股东小池隆一的兄弟。
小池隆一在日本金融界虽无官衔,却是位神通广大的人物,也是最近一系列日本金融丑闻的核心人物。他60年代便与野村证券有肮脏交易,后成为“总会屋”集团的代表。
所谓“总会屋”就是握有企业众多股票,具有提案权,能操纵股东大会的那一类股东的总称。战后,一些企业为了压低股票红利,以便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再生产,他们在股东中物色一些人,给予特别好处,让他们在股东大会上为企业说话,打压那些企图多分红的股东。企业与“总会屋”互有需求,使这些人势力逐渐坐大。企业待我薄,我可以在股东大会上凭借提案权,专和企业作对,直弄得企业一筹莫展。企业待我厚,我不仅可为企业说话,甚至当有股东对企业的“猫腻”提出疑问时,我都可以打横炮,搅混水,保企业过关。有的“总会屋”甚至与暴力团、黑社会相勾结,成为一股恶势力。50多年来,“总会屋”就像一颗毒瘤,附在日本股票业界和企业界,为非作歹。为了封杀“总会屋”的不法活动,日本于1982年修改“商法”,禁止企业对股东提供利益。从那以后,“总会屋”团体和人数虽均有减少,但目前“总会屋”仍有36个团体和1000余人。
小池就是这样一个恶霸股东。当他1989年掌握30万股野村证券股票后,显然成了一个说话算数的大股东。在金融丑闻迭起的日本,野村也不是一块净土。为了控制股东大会,野村便与小池结下了同盟关系,不断给小池好处。小池1989年用31亿日元买入了野村、山一、大和、日兴等4家证券公司的120万股股票。但是,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股价下跌。野村为了帮助小池弥补损失,便操纵股票交易,非法赚钱,并把这些钱送给小池。上述富士股票疑案便是此类行动的一例。对这桩疑案的调查,揭开了野村与小池的肮脏关系。
今年3月25日,日本警方搜查了野村证券公司;5月14日,东京地方检察厅对向小池提供金钱的野村证券3名干部进行了调查;5月15日,逮捕了此案的核心人物、“总会屋”代表小池隆一。
在一系列的搜查和调查中,案情又有新的发现。第一,在野村证券发现了有1万多人加入的所谓“贵宾帐户”。其中有内阁大臣、外交官、著名经济界、演艺界人士等等。目前已有5名内阁大臣承认他们在野村开有户头,但他们不承认是“贵宾帐户”。此事公开,舆论大哗。金融机构对顾客本应一律平等。如果分为“贵宾”和“非贵宾”帐户,那还有什么平等可言?这样的金融机构还有什么信用?目前虽然还不知“贵宾帐户”有何特殊待遇,但人们相信,既有“贵宾帐户”存在,里面必有名堂。第二,查明小池1989年购入野村等4家证券公司股票所用资金是第一劝业银行在无担保的情况下提供的。不仅如此,第一劝业银行先后总共向小池贷款300亿日元。其中至少有90亿日元已回收无望。5月20日,东京地方检察厅特别搜查部对第一劝业银行总部、营业部进行了强制搜查。小池与第一劝业银行的关系的黑幕尚有待揭开。
“总会屋”搅得日本金融界鸡犬不宁。到目前,此案至少是涉及1家银行和4家证券公司的“复合型”大案。“总会屋”的所作所为固然恶劣,但“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日本的金融机构也难逃其咎。几天来,第一劝业银行、野村证券的领导人纷纷“谢罪”,“引咎辞职”。但是,舆论认为,日本金融界黑幕重重,深不可测。只要不斩断金融机构—“总会屋”—暴力集团盘根错节的关系,日本金融界就不会有安宁的一天。(本报东京5月24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