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池上正治的中国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30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池上正治的中国情
李景端
池上正治先生真可以称得上是个“中国迷”:他自1967年以来,120次访问中国,其中90年代,几乎每隔两个月就来一次。他已经走遍中国的31个省市。他频频访华,并非出于公务或商务的需要,他在日本没有公职,照他自己的说法,只是个“耍笔杆的个体户”。
今年51岁的池上先生,属战后出生的日本年轻一代。他在从战争的反思中深感了解中国的必要,于是克服阻力毅然考进了东京外国语大学的中国系。1967年他还在上大学期间,就怀着好奇的心情,首次进入中国内地。尽管那时中国正值“文革”时期,但是中国发生的一切,都像谜一样吸引着他,驱使他把自己的兴趣、精力和智慧都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大学毕业后,他开始了观察、研究、宣传中国的漫长历程。起先他经常受日本公司、社团的聘请组团访华,几乎跑遍了当时中国所有对外开放的城市。为了有更多的时间了解中国,他又特意携妻带子到天津南开大学当了一年多的外籍教师,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萧乾、谌容、李一氓、柯灵等一大批中国名人。同中国的接触越多,他对中国文化的迷恋也越深。他认为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就像一座待开采的富矿。他还觉得现在日本的青年只热衷于西方,殊不知中国文化更加源远流长,具有博大精深的智慧魅力。他决心把传播中国文化、播种日中友谊当作自己执著的追求目标。
他在走过了中国开放的绝大部分旅游景点后,计划撰写10卷本的《中国旅行全书》,头两卷《河北卷》和《天津卷》已在日本出版。与此同时,他还出版了介绍中国气功的《不可思议的气功》以及《中国贵州纪行》、《道家圣地青城山》等书。中国文化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紧紧地吸引着池上正治。他参加过内蒙古、青海、西藏腹地的探险,领略过贺兰山、唐古拉山的严寒和缺氧的考验;他参加过李时珍医药节,并参与采集过中药标本;他追寻过“徐福出海”在中国的全部路程,对这个几千年前的历史故事进行考证;他到过老子的故乡,探索道家学说的起源;他多次走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少数民族的山寨,拍下了上百卷珍贵的摄影资料。大凡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节,诸如西双版纳的泼水节、潍坊的风筝节、山西的锣鼓节、湖南的龙舟节、洛阳的牡丹花节等等,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有一次,他来到日本盛产杏子的更埴市,当地人问池上,中国有产杏子的地方吗?他说光带有杏字的地名就不下十来个。于是他就在更埴市组织了一支“杏子旅行团”,专看中国产杏的地方,当然少不了要去山西的杏花村寻杏。
近几年池上又迷上了中医药。他翻译了《针灸学》等一批中医著作,其中长达70万字的《中国老年医学》,荣获了1991年度日本翻译文化奖。他通过长期译书、写书、交朋友、实地考察,已成为中医药方面的行家,当上了日本东方医学协会的理事,在出版《四部医典全集》之后,1996年日本医疗企画株式会社又出版了他的新著《常用中药的功效》。如今,池上有关中国的译著已有20多部。有个别亲友对他成天跑中国写中国不大理解,他总是深情地说,中国天天都在变化,每去一次都有新的感受,中国要看要写的东西太多了。池上夫人池上贞子,也是很有造诣的汉语言文学家。她除了在日本大学教汉语外,目前正研究上海老作家柯灵的作品。
池上在日本靠译书、写书维持生计,日子过得清淡而充实,只要对中国有利的事,他总是尽力去做。1988年他第一次到西藏,看到那里的图书馆没有日语书,就记在心里,回到日本后就多方募集介绍日本科技、文化的图书,1994年他再次进藏,向新建的西藏图书馆赠送了一批日文图书。他还特意去日喀则,向新建的十世班禅的灵塔,敬献上他翻译的日文版《班禅喇嘛传》,以表示对这位大师的崇敬。
池上曾说,中国只有台湾省他还没去过,他的心愿是,不远的将来,能走遍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每一个省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