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啊,“泰坦尼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5-30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啊,“泰坦尼克”!
江建国
据海洋历史学家估计,在过去的2000年中大约有100万条船葬身鱼腹,现在平均每2.5平方公里的洋底,就有一艘沉船的遗骸。然而,没有其他任何一条船能像1912年4月15日沉没的“泰坦尼克号”那样成为永恒的传奇。今年是“泰坦尼克”沉没85周年纪念,欧美又成了“泰坦尼克年”。
美国的孟菲斯首先拉开纪念活动的帷幕。4月15日,一个耗资600万美元的大型多媒体表演开幕。它调动电脑技术带领观众参观“泰坦尼克号”的各个舱室,在仿制得十分逼真的甲板上让观众体验沉船的感受。表演开幕前预售票就售出13万张。与此同时,一个耗资达1000万美元的大型音乐剧在纽约的百老汇上演。5月8日,由国际财团赞助的“泰坦尼克号展览公司”举办的规模空前的展览会在汉堡隆重开幕,在4000平方米的场地上陈列出600余件沉船遗物。投资高达1.1亿美元的第六部有关这一事故的故事影片正在好莱坞著名导演卡梅龙执导下紧张拍摄。连互联网络也不甘寂寞,搜索软件“亚虎”推出50多个网页,供“泰坦尼克”迷们使用……
这其实不过是数年来“泰坦尼克号”热的又一个新高潮而已。85年来“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沉没事件一直是欧美社会的热门话题,光是报告文学集、小说、事故分析、哲学思考文集等就出版了3000余种,各种影片拍了几十部;几十个“泰坦尼克号协会”分布在世界各地,经常集会研究一切细节,比如船上最后的晚餐的菜单。不仅如此,“泰坦尼克”已经成为政治性比喻。
“泰坦尼克号”为什么具有如此经久不衰的魅力?
它当时是世界上融各种最先进技术于一身的吨位最大的船,排水量达4.6万吨,船长268米,被喻为“海上的女王”、“浮动的城市”,甚至有人说,它实际上是“不会沉没”的。当时正值工业革命的高峰,这条船的诞生被认为是技术文明的象征,而站在这一技术文明前列的西方正不可一世,认为凭借着技术文明就可以永保西方社会繁荣昌盛。尤其是当时的上流社会对前景无比乐观,寻欢作乐,奢靡铺张之风盛行。然而,它在首航途中,就在北大西洋上与冰山相撞而迅速沉没到数千米深的黑暗深渊之中。西方弥漫的盲目乐观情绪受到沉重打击。历史似乎成心为了向自满自足的欧洲人敲响警钟,不过两年之后,欧洲列强之间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技术文明发达的欧洲大陆陷入一片腥风血雨之中。这时西方舆论界好像一下子恍然大悟:“‘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不就是对时代即将发生转折提出的警告吗?一个德国历史学家总结说,‘泰坦尼克号’之行是欧洲人的傲慢以及它沉没的象征。”
历史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人们又一次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时,欧洲人发现当今人们的情绪与“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时代颇为类似。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浪潮、一波又一波的新技术革命已经向旧体制、老政策发出挑战,但欧洲许多人仍沉湎在对二战之后所取得的经济成就的沾沾自喜之中,缺乏迎接未来的思想准备。德国是相当明显的一个例子。尽管它在全球经济竞争力排行榜上名次下降,尽管经济结构和其他方面的改革早已摆上日程,但社会各界就是迟迟达不成共识,下不了改革的决心,吵嚷多时,却迈不出改革的决定性步伐。德国总统赫尔佐克4月底在柏林讲演时,批评德国社会缺乏革新的活力,不愿意离开习惯的老路。他大声疾呼,德国社会需要被击一猛掌。德国《世界报》尖锐地说,“泰坦尼克号”一连串的纪念活动也许就是即将沉没的某种象征。话听上去很不顺耳,但是,如果看不见眼前迎面而来的“冰山”,不会居安思危,安就可能转危。有人说,“泰坦尼克号”的沉没留下了一份“无可估量的宝贵遗嘱”。此话值得人们记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