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着力培育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土壤南京大学形成青年学者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12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着力培育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土壤
南京大学形成青年学者群
本报讯新华社记者卢殿洛、华卫列,本报记者杨明方报道:南京大学把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建设,作为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列的战略性工程精心加以实施,一批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青年学者群”。新近成立的江苏省委决策咨询机构“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的成员,大部分都是南大青年教师。
和很多高校一样,南大学术队伍也面临“青黄不接”的压力。为此,南京大学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从1992年开始,南大有计划地选拔教学、科研、科技开发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优秀青年教师“重点培养”。
为了确保优秀中青年骨干素质过硬,南大制定了科学、严格的考核标准。在职称评聘中,南大既考虑到中老年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又注意到青年教师对学校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因而在正常评聘之外组织了多次“特别评聘”。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由校领导和专家组按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办法严格把关。对于测评分较低或者测评分落后于其他青年教师者,校领导亲自或委托人事处负责人专门与其谈话,明确指出不足,亮出“黄牌”警告;两次被“警告”的,取消“重点培养”资格。同时,南京大学通过设立“奖教金”,培育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土壤。“奖教金”分为“育才奖”、“学校研究奖”、“希望之星奖”等,获奖面占青年教师的1/3,鼓舞了大家的奋斗热情。
如今,南大“青年学者群”在国内外学术界异常活跃,初显光彩。据物理系和化学化工学院的统计,国际学术榜论文作者中,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占一半。南京大学的一项培养计划表明,在五年内,40岁左右的教授占教授总人数的比例将由目前的8%上升到30—40%,30岁左右的副教授占副教授人数的比例将由15.5%上升到50—60%,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学术带头人群体正在形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