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从秦山看中国核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12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从秦山看中国核电
本报记者陈祖甲
位于钱塘江出海口的秦山,是我国核电的崛起之地。到去年12月15日,秦山核电站的30万千瓦机组已运行5周年。当年的发电量超过22亿千瓦时,满功率运行188天,负荷因子达到84.7%,月发电量为2.34亿千瓦时,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一些外国同行参观之后表示,这里的状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好。作为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管理运行的第一座核电站,达到这等水平,显示出我国核电发展的光辉前景。
秦山、大亚湾两座核电站相继建成,带动了我国核工业体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总经理蒋心雄日前表示:“把核电作为核工业新体系的龙头,带动科研设计、核燃料生产、建筑安装和仪器设备制造等整个核工业的全局,使核科技工业队伍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秦山核电站的成功,首先在于有一支从实践中锻炼出来的精干队伍。核电站要求职工爱国、爱厂、爱岗位,在技术上一人多用、一肩几挑。与他人合作,秦山核电站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核电仿真模拟机,不断培训人员,不仅保障核电站安全运行,而且培养了一批一线人才,人称“老母鸡下蛋”。目前秦山核电站的第一代操作人员开始进入中层领导岗位,一部分骨干队伍投入了二、三期的建设。秦山核电站还为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培训操作人员。
秦山核电站不忘投入促进技术进步,依靠大无畏精神,敢于根据实践,改进设计,不断提高设备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效益。在三废治理方面,严格管理放射性废物的排放,年排放总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秦山核电站的成功,显示了我国设计、建造和管理核电站的能力。
从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看,核电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到2010年,亚洲能源消费将比目前增长1倍,21世纪将是亚洲的核电世纪。在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能源和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大。到1996年末,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已达到2.3亿千瓦,发电1.07亿千瓦小时,但人均装机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如果我国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尚需净增装机容量翻一番。
在目前我国的能源构成中,核电仅占1%。而煤炭和水力资源分布不均匀,煤炭的远距离运输和消除火电的环境污染的费用并不小。秦山和大亚湾两座电站1994年的发电总量为130.5亿千瓦时,用将近60吨的核燃料取代了600多万吨原煤,减少近40亿吨公里铁路运输量和200亿吨公里的海上运输量,大量减少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氮化物的排放。实践告诉我们,我国对核电的需求十分迫切。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积极发展核电的环境和条件。我国的已有立法,对核电的安全性有可靠的保障。已经确定的四座新建核电站,有的已经启动开工。我国的核电科研也有不小的进展。快中子增殖堆和核聚变堆等先进核反应堆的研究已列入“核电十年规划纲要”。可以肯定地说,我国的核电事业正在朝着国产化和规模发展的方向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