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阅读
  • 0回复

为香港回归再写辉煌——驻香港部队“大渡河连”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6-02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为香港回归再写辉煌
——驻香港部队“大渡河连”纪事
新华社记者李石元新华社通讯员张智猛刘笑伟
诞生于秋收起义的“大渡河连”有过辉煌的历史。
1993年3月,伴着人民解放军军歌,“大渡河连”加入了驻香港部队的行列,又肩负起新的历史责任。官兵们不辱使命,发扬红军光荣传统,为香港回归再写辉煌。
永葆本色再立新功
争香斗艳的紫荆花,开满了驻香港部队的军营。
在步兵旅“大渡河连”的学习室里,“江主席来到我们连”的巨幅彩色照片熠熠生辉。官兵们不会忘记,1995年12月6日,江泽民主席亲临驻香港部队视察,特地看望了“大渡河连”。他兴致勃勃地参观连队设施,和官兵亲切交谈,语重心长地勉励大家:你们连队是从井冈山、大渡河走出来的红军连队,要永葆红军本色,为人民建立新的功业。
江主席的音容笑貌,谆谆教导,深深铭记在官兵的心里,鼓舞大家不断前进。
连队训练场高耸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牌”像一把军号,激荡着官兵的热血。
执行特别任务要有特别过硬的军事素质。“大渡河连”官兵叫响了“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口号,加大训练难度强度,练就过硬本领。连长徐继涛每天练习刺杀动作上千次,双臂红肿了,嗓子喊哑了,终于成为全连有名的“刺杀教头”。副连长周拥军,在手臂上捆着沙包练投弹,手榴弹投远75米,摘取了步兵旅投弹比赛的金牌。
红旗猎猎,军乐浩荡。当你置身于驻香港部队的演兵场,一定会被那龙腾虎跃的场面所吸引。在这绿色的方阵中,英雄的“大渡河连”格外引人瞩目。射击,枪响靶落,弹无虚发;拳术,一招一式,刚劲有力;攀登,勇猛无畏,快捷神速……
“大渡河连”用1年多的时间完成了3年的训练量,在上级组织的比武中夺得19枚金牌,刷新了13项纪录,17人被树为“训练标兵”,连队连续3年被评为“先进连队”。
文明之师的“窗口”
驻香港部队是一支饮誉军内外的文明之师,而“大渡河连”就是驻香港部队的“窗口”。
1996年5月的一天,英军驻港司令邓守仁少将首次与我驻香港部队接触时,提出参观士兵驻地的要求。
毕业于英国皇家军事学院的邓守仁,在我驻香港部队司令员刘镇武少将的陪同下来到“大渡河连”。邓守仁以军人独特的视角审视着士兵的一举一动。
战士站有站相,走有走相,着装整洁,举止端庄。地上没有一点痰迹,也难找到一片纸屑。站岗的士兵,两手中指紧贴下装的中线,挺胸直立,目不斜视,犹如一尊雕像。
“军姿本身就是文明,我真想到这个连队当连长。”邓守仁对刘镇武说。
英军司令的赞许并非恭维,他从这些看似小事的表象中,窥视到了这个连队的内在素养。
“形象重于生命”。这句驻香港部队的格言,时时规范着“大渡河连”官兵的行为。他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养成。
去年12月3日,连队20多名即将退伍的老兵集体参观深圳“世界之窗”。细心的游客注意到,这些兵吃过面包,喝完矿泉水,都把纸屑、塑料瓶捏在手里,找到垃圾箱才扔掉。
文明是需要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大渡河连”的秘密是:执法如山、守纪如铁。
官兵们学法用法蔚然成风,《基本法一百问》、《香港法律读本》、《香港现行法律汇编》等法律书籍,成为最喜爱的读物。什么是打劫罪?什么是非礼罪?乘公共汽车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记者随便向“大渡河连”官兵提问,都能得到满意的回答。
文明必然要站在知识的肩膀上。3年多来,“大渡河连”有168人参加法律、写作、电脑、经济管理等各类函授学习,人人参加了部队组织的“军地两用人才”的培训。
“大渡河连”是战士成才的摇篮,涌现出许多“小专家”、“小明星”、“小秀才”。1993年从山东沂水县入伍的战士于永河,勤奋钻研书法艺术,先后获得“北京杯”中华硬笔书法赛优秀奖、湖南“岳阳楼杯”全国书法赛二等奖;刘奕良,连队的“小作家”,曾出版过两本诗集和报告文学集;战士丁洪宏,连队的“演讲家”,两次在上级组织的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当晚风送走最后一缕夕阳,你会发现,在篮球场的一角,战士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学习英语、交流粤语,久而久之,球场角成了“英语角”、“粤语角”。
驻香港部队公开亮相后,“大渡河连”先后接待数千名香港同胞和记者参观。
一次,一名香港女记者来到“大渡河连”采访。她问炊事员王普旭:“听说你们的津贴还不到驻港英军士兵的零头,请问是资本主义好,还是社会主义好?”
王普旭放下菜刀,很有礼貌的回答:“金钱不能衡量人的价值,也不能说明社会制度的好坏,作为一个中国公民,能为自己的祖国尽点义务,我感到十分欣慰。”
女记者对战士的回答频频点头,“想不到,战士的心比金子更宝贵!”
来自广东博罗县的陈小平,是连队器械训练的“尖子”。今年春节探家,巧遇在香港当老板的舅舅回老家物色经理。他见外甥精明强干,很有素养,许以30万港币的年薪,要他提前退伍,到香港协助经商。但陈小平郑重地对舅舅说:“经商机遇随时存在,进驻香港履行神圣使命千载难逢啊!”
舅舅带着遗憾走了,陈小平提前归队了。他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在驻香港部队组织的器械竞赛中,虽左腿负伤,仍摘取了银牌。
大渡河水源远流长
去年初,香港某报刊登出一则消息:人民解放军香港部队的营地是座“华丽营”。不错,“大渡河连”所在的营区,楼宇新颖,花红树绿,像公园一样美丽。然而以前这里一半是荒山,一半是垃圾场,是官兵们发扬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山平地,建起了花园般的营区。
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始终是“大渡河连”永不褪色的旗帜。
今天连队的生活条件比过去有了很大改善,但官兵们艰苦奋斗的本色没有丢。衣服破了自己补,营具坏了自己修。炊事班的菜板裂了,本可换块新的,但战士们用铁丝把它箍上三圈,至今还用着;商店里的拖把10元钱一把,可战士们都是找来碎布条自己扎。官兵们不抽烟、不喝酒、不上发廊。
战士杜来德家住广东东莞市,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富商。一次,父亲给他寄来一笔数目不小的钱。当天,他就花3000元买了一套西装。晚上,班里开班务会,批评教育了小杜。小杜第二天就把西装和剩余的钱寄回家里。战士徐海峰入伍时,父亲给他买了支“英雄”钢笔。不料,他到深圳花高价将“英雄”换成了“派克”。指导员与他谈心,帮助小徐克服攀比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此,小徐不与他人比花钱,而是比工作、比学习、比成才,很快加入了团组织。
连队荣誉室悬挂着一幅17勇士与船工一起冒着敌人枪林弹雨抢渡大渡河的油画。站在油画前,官兵们深深懂得“人民是靠山”的道理。
野外训练,官兵们宁愿多走几公里,也不从老百姓的蔬菜地穿过;执勤途中,经过老百姓的荔枝园,荔枝伸手可得,没有一人去摘;部队搞营建,军车拉泥土,撒落了一些在大街上,战士们一一清扫干净。
前年7月,深圳连降暴雨,洪水猛涨,“大渡河连”驻地的排水渠两处决口,威胁数千群众的安全。接到抢险命令,官兵们跑步赶到决口处,指导员蒋谟华和12名共产党员率先跳入水中,手拉手组成人墙。战士们趁机投沙包,打木桩,奋战3个小时,堵住了缺口。一个香港企业的老板目睹了抢险现场,感慨地说,“解放军进驻香港,我们有安全感!”(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上图为1995年12月6日,江泽民同志在深圳视察驻香港部队时,亲切接见“大渡河连”官兵。
新华社记者吴森辉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