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科技成果产业化之我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12
第10版(科技)
专栏:

  科技成果产业化之我见
陈勇
90年代及以后科技成果产业化需要新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关于科技成果,应该特别注重优化组合原理的应用,不但生产力诸要素优化组合,而且生产、销售、技术等系统都可进行优化组合。先从技术的立项、开发到形成产品进行分析。
立项:技术和市场两个导向。过去我们在科技产品开发过程中,往往从项目开始,就单纯追求技术水平的高、精、尖,强调“国际先进水平”,忽视了那些“中等水平”的技术,实际是在立项过程中只注重了技术标准,而忽视了市场导向。一个待开发的项目选点准确,则项目就成功了一半。而项目选择的关键在于其市场前瞻性、现实经济价值和产品后开发能力这三点,即市场导向先于技术导向。
开发:实验与工程同样重要。过去制约我国成果产业化的一大“瓶颈”,是实验室成果过不了“工程化”这一关,这主要是科技体制造成的弊端,具有专业知识的实验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缺乏沟通,难以配合。中国科学院的北京中科信广润生物技术公司,在实践中摸索建立了一套从实验研究到工程设计到工程建设的完整的队伍,形成了“实验室—中试—工程—生产”一条龙配套系统。
成果:内容和包装缺一不可。到目前为止,我国许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成果停留在“工艺配方样品”的层面,在此基础上通过国家或某一级鉴定,写出报告,即告成果完成。这种只注重“内容”不注重“包装”的成果和产品,很难被企业部门、金融部门和社会认可,因而也就难以产业化。对科技成果、科技产品在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综合包装,使其符合国际惯例和社会需求后,就提高了它的市场价值和产业化成功率。
优化组合还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企业在内的全国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陆军”;而改革开放以来,各种中外合资企业等资本密集型企业已形成市场经济中的“海军”;与此同时,以中国科学院和全国其他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技术密集型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空军”。科技成果市场化的实现和科技企业的发展,不一定要走土地、厂房、资本集于一身的“集团化”道路,而只要通过技术和其他无形资产为核心,优化组合人、财、物,充分利用“陆军”和“海军”,掌握“制空权”,就有可能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