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植根于斯服务于斯——中资企业在香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6-04
第2版(经济)
专栏:相连相依共发展②

  植根于斯服务于斯
——中资企业在香港
本报记者施明慎
近几年,到过香港的人大概都有一种强烈的感触:无论是进出国际机场还是驾车行驶在海底隧道,无论是品尝美点佳肴还是上街购物换汇,无论是投资于房地产还是初涉股市汇市……“中国因素”无处不在。
粗略统计,居中资企业龙虎榜之首的中银集团,将90%以上的信贷资金投在香港的工商企业;拥有近70年历史的中旅集团经营的内地旅游业务占香港内地旅游服务的50%;平均每20个香港市民中就有一个居住在中国海外集团建造的房屋内;中资企业承办的货运业务占香港货运总量的25%;中资保险企业的保费收入约占香港保费总收入的21%。如今,中资企业已成为香港经济繁荣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
背靠祖国繁荣香港
中资企业,即由内地资本全资或占控股地位在香港经营的企业。谈及它们,免不了要说到“四家元老”:1872年清政府兴办的轮船招商公局,1917年开业的中国银行香港分行,1928年设立的香港中国旅行社,1948年诞生、几乎和新中国同龄的华润公司。50年代末,在祖国的支持下,招商局将香港西区木质码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码头,开始代理转口货运,重振民族航运业。华润公司最初作为国内进出口公司在香港的总代理,担当了香港市场鲜活土特产品的最大供应商。1979年以后,不仅四家元老重焕青春,相继组建成为集团公司,其他一些较晚或新设立的中资企业也纷纷崛起。目前,中资企业已从100多家增至1800多家,并在金融、贸易、航运、旅游、建造业、房地产业等方面显露头角。
“根植港澳,服务港澳”是中国银行在港澳地区的一条重要经营原则。近十年,中银集团积极参与当地具有社会影响的大型基建项目融资,如地下铁路、东区海底隧道、葵涌货柜码头、大老山隧道、新机场及相关项目的融资。至今,不少香港同胞还对1983年发生的港元汇价危机、1986年出现的银行风潮、1987年的10月股灾以及1991年因国际商业信贷银行清盘引发的部分银行挤提记忆犹新。在这些危机时刻,中银集团都本着同舟共济的精神,尽力支持同业,配合金融当局平息风波,稳定市场。繁荣香港,服务社会,不仅贯穿于中银集团的行动始终,而且融化在大多数中资企业的默默奉献之中。
中国海外集团创建17年为寸土寸金的香港移山填海836万立方米,等于增加港岛1/9的使用面积。数十年来,中资贸易企业源源不断地为香港市民提供每日必需的鲜活食品,其中活牛、活羊的供给为100%,猪的供应量占99%。
更新自我发展自我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旧体制束缚,我国有部分国有企业吃大锅饭,经营保守,发展缓慢,香港中资企业也难免带有这种痕迹。内地改革开放以后,中资企业也在祖国巨变的影响下及与香港社会的融合中逐渐改变形象,经营观念、服务手段不断更新,经营范围日趋多元化,企业实力显著增强。
经过多年的发展,主要由香港13家银行组成的中银集团,现在已成为香港第二大银行集团,其存款约占香港银行同业存款总额的25%。为了设法满足市民对银行服务的需求,中银集团率先推出了许多新的业务品种。其中特别令市民称便的是开办外币存款业务。过去,香港的外币起存点较高,普通老百姓往往难以开设帐户。80年代中期,中银集团首先降低了外币存款的起存点,此后又推出一本存折多种货币的“外汇宝”,使众多的香港市民都加入了外汇买卖的行列。
近几年,相当多的中资企业走出单一业务的狭小天地,转而涉足多元化经营,并取得了可观的收益。中信香港公司成立9年,大胆开拓航空、电讯、能源、公用事业、贸易、地产等业务,公司总资产比创办之初增长130多倍。中远香港集团通过企业重组,已形成包括航运、贸易、金融、保险、资讯科技、劳务输出等业务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总资产达380亿港元。不少中资企业借鉴香港及世界上一些大公司资产经营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开始通过股市筹资、收购兼并等方式发展壮大自己。
融入当地经济遵守市场规则
香港实行的是自由企业制度,对外来投资者均一视同仁,既不歧视,也不优惠。多年来,在外人看来有“祖国背景”的中资企业,并无特权可恃,一直认真遵守香港法律和当地规则,通过艰苦创业、平等竞争渐渐赢得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认同。
1992年4月,中国港湾建设总公司以7.32亿港元造价,投得东涌新市镇第一期填海工程合约,成为驻港中资企业参与建设的第一项新机场工程。此后,中国港湾、中国海外等中资建筑公司又独家或与外国公司联合获得十几项大型工程合约。由于中资企业在新机场建设中表现出色,所承建的各项工程均能按时、优质地完成,在国际同行中享有良好声誉。
1994年5月,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正式发行港币钞票,成为当地三家发钞银行之一,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如今已发钞120亿港元,占发钞总量的16%。凭借着雄厚的实力,稳健的作风和扎根香港的诚意,中银集团赢得了同业和社会的信任,在多个金融组织中占有重要席位。从去年起,中国银行香港分行首次出任当地银行公会主席,这是迄今中资企业在香港社会经济生活中担当的最显赫的角色之一。
随着香港回归的临近,许多人都关心:中资企业会不会享有特权?关于这一点,中国政府的政策非常明确:中资企业必须服从和遵守香港的法律和管理,从来没有任何特权。中资企业对此都有清醒认识,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主任羊子林一再表示,中银集团作为香港主要银行集团之一将继续严格遵守当地法律和市场规则,稳健经营,公平竞争,尽力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
我们相信,过去中资企业无意主导香港经济,回归以后,中资企业也不会谋求特殊地位。植根于斯,服务于斯,是中资企业的一贯经营宗旨。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资企业都会与当地及外国企业携手发展,共创香港经济繁荣的明天。(附图片)
(压题照片:香港中银大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